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229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前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联合同步替莫唑胺辅助放化疗虽然已经成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总体预后仍欠理想。特别是复发之后虽然可以考虑挽救性化疗,但是对于大多数复发患者来说往往难以耐受传统最大耐受剂量方案的化疗。以传统药物为基础的持续低剂量的节律化疗方案由于具备治疗耐受性好且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逐渐被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当中,同时大量相关研究及临床试验也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因子。方法12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常规放疗结合立体定向放疗,定期随访。结果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65.72%,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肿瘤剂量、卡氏评分影响近期结果,多因素分析仅肿瘤体积和肿瘤剂量为近期疗效预后因子,与生存期有关的预后因素为近期疗效、肿瘤剂量、临床分期。结论立体定向放疗可延长生存时间,对Ⅲ期患者,肿瘤剂量提高至72Gy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脑干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癫,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放、化疗4例。随访3个月~5年,7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呈相对良性过程,癫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有术后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颅内囊性病变中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脓肿及囊性坏死性脑肿瘤(单发囊性转移瘤、神经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颅内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表皮样囊肿10例、蛛网膜囊肿10例、脑脓肿10例、单发囊性转移瘤8例及神经上皮肿瘤12例,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生成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观察囊变区信号特征并测量该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1)表皮样囊肿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低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924-0.12)×10^-3mm^2/s,蛛网膜囊肿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高信号,测量值为(3.094-0.21)×10^-3mm^2/s;两组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8,P=0.000)。(2)脑脓肿之囊变区于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低及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524-0.08)×10^-3mm^2/s;单发囊性转移瘤和神经上皮肿瘤之囊变区在扩散加权成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2.354-0.41)×10^-3mm^2/s,与脑脓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9,P=0.000)。结论不同颅内囊性病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的表现特点及病灶囊变区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的变化。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p33^ING1b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ting sequence,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系MRC-5,建立稳定表达该融合蛋白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逆转录PCR获得p33^ING1b的NLS序列,然后将NLS序列插入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再用此载体转染MRC-5细胞系,观察活细胞绿荧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由该载体表达的绿荧光蛋白-NLS肽段融合蛋白产生的绿色荧光信号全部定位于胞核部位,而空载体转染的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浆中。结论在活细胞内,生理情况下p33^ING1b完全定位于细胞核,并且在其亚细胞定位的转运过程中,NLS肽段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目前表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原因主要为皮质下行纤维、吞咽皮质中枢、延髓吞咽中枢及锥体外系损伤。临床常表现为发音困难、饮食后呛咳噎食、构音障碍、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增加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要求需提出更高的目标。相关研究发现,整体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关于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整体护理的相关文献,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鉴别方法、时效性护理、基础训练、进食、预防和心理护理的阐述,为今后对吞咽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