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分析石膏托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肱骨、桡骨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病理骨折(26例骨折、4例临界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9例采用石膏托外固定。6例良性病变行病灶刮除、自体和(或)异体骨移植;15例转移癌13例行病灶姑息切除、骨水泥填充加强,2例单纯闭合穿钉固定。结果6例良性病变患者获随访,骨折首次术后平均4.5个月愈合;因复发或内固定失败需再手术2例。15例转移癌获随访,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病理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外固定可缓解疼痛,但有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异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表达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42例患者并进行分期,其中早期(Ⅰ期、Ⅱ期)20例,晚期(Ⅲ期、Ⅳ期)22例;并选择同期无月经改变、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集上肢静脉血,术中采集腹腔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液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水平,并对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内异症早期组、晚期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②内异症晚期组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内异症早期组明显增高(P〈0.05);③内异症组血清与腹腔液6-k-PGF1α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80,P=0.008)。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明显增高,后者可作为评判内异症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各有优缺点,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脂酶A2受体1(PLA2R1)在肾脏穿刺的冷冻标本及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分析不同标本中阳性率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行肾脏穿刺患者的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同时有肾活检冷冻标本及石蜡标本的患者215例,仅有石蜡标本的患者785例。分别利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LA2R1在肾活检冷冻和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PLA2R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15例冷冻标本中,PLA2R1阳性率为19.1%;在1000例石蜡标本中,PLA2R1阳性率为32.9%,两组中PLA2R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冷冻和石蜡标本中,PLA2R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与病理类型相关。在冷冻和石蜡标本中,PLA2R1阳性均集中于特发性膜性肾病(72.0%和79.8%),但非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则分别为3.0%和19.4%。结论肾活检冷冻及石蜡标本中PLA2R1表达均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但冷冻标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鼻咽癌患者分成3组:1)A组(介入化疗+放疗组)26例;2)B组(放疗+化疗组)29例;3)C组(单纯放疗组)32例。结果:随访48-61个月,近期疗效CR分别为A组80.8%、B组58.6%、C组50.0%,A组与B、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3、4年生存率分别为:A组80.8%、76.9%、61.5%,B组58.6%、51.7%、44.8%,C组46.9%、40.6%、37.5%。结论:采用放疗结合介入化疗栓塞对鼻咽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32P内放疗加VM26灌注联合治疗55例脑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放疗联合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32P注入加动脉内灌注VM26化疗的方法,对55例颅内肿瘤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CT扫描复查,8例肿瘤消失,43例肿瘤体积缩小,其中25例肿瘤体积缩小>75%,11例缩小50%-75%,8例缩小25%-49%,4例无变化。结论:采用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加选择动脉灌注VM26化疗,联合治疗颅内肿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术联合四环素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110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治疗组,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四环素眼膏填充术治疗;90例泪道阻塞门诊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泪道探通术后常规冲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81.8%,总有效率为9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四环素眼膏填充术治疗泪道阻塞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廉,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氯己定碘溶液并考察其初步稳定性。方法合成氯己定碘,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以小分子有机溶剂为潜溶剂,采用单因素法优化氯己定碘溶液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低温实验和冻融实验。结果增溶剂Cremophor EL、ELP、RH 40、Solutol HS 15与潜溶剂乙醇合用时,对氯己定碘的增溶效果最佳。0.5%氯己定碘溶液剂的优化处方为:10% Cremophor RH 40+1%乙醇,昙点为100 ℃,低温和冻融实验未见制剂性状、含量、昙点等发生变化。结论采用增溶原理可制备性质稳定的氯己定碘溶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入院后并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GCS)分成三组:轻度组25例(GCS12~15分);中度组31例(GCS9~11分),重度组24例(GCS3~8分)。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因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行骨科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N组)。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分级评定,分为三组:死亡及植物状态组(GOS1~2级);残废组(GOS3~4级);恢复良好组(GOS5级)。所有患者均采集上肢静脉血及脑脊液,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中HMGB1的表达。结果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随颅脑损伤GCS评分增加而逐渐增高;②预后不良患者(死亡及植物状态、残废组)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较预后良好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监测血清及脑脊液中HMGB1水平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并且可作为了解病情与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 alsocalled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 areisolatedfrombonemarrow, andtheycanmultiplyinvitroanddifferentiateintoosteogeniccells,chondrocytes, adipocytes, musclecellsandneuralcells.1 5 RecentstudieshavedemonstratedthatBMSCsfromadultratscoulddifferentiateintoSchwann likecellsinspecificconditions.6, 7 BMSCsmayhavepotentialapplicationforautologousneuraltransplantation. Inthisstudy, wetrytoinvestigatethedifferentiativecapabilityofadulthumanBMSCsintoSchwann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