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抉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极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589例(根据核型异常分为5组) CML-CP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3、6、12个月时BCR-ABL1~(IS)达标的水平、累积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与单纯t(9; 22)组相比,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个月和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均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2/24) vs73. 94%(261/353),P 0. 05; 50%(10/20) vs 72. 05%(232/322)(P 0. 05)];与单纯t(9; 22)组相比,变异型易位组仅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3%(16/30) vs 72. 05%(232/322)(P 0. 05)]。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其他4组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4年的累积CCyR率和EFS率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两两比较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单纯t(9; 22)组在累积CCyR和EFS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5%vs 84. 01%,P 0. 05; 75. 03%vs 90. 01%)(P 0. 01)。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影响CML-CP患者TKI治疗的效果,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CD_8~+T细胞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丽  曹祥山 《医学综述》2007,13(24):1946-1947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高引起国内外众研究者的重视。对aGVHD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已证实CD4+辅助性T细胞在aGV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CD8+T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就其与aGVHD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药、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或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64(54-82)岁,其中IgG型6例,IgA型2例,IgD型1例,轻链型6例。中位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22.48 ml/(min·1.73 m2)。11例可判断疗效的MM患者,总体反应率为91%(10/11例),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3例,微小缓解(MR)4例。15例患者可评价肾脏反应,总体反应率为60%(9/15例),其中完全缓解(CR)4例,PR 1例,MR 4例。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7-56)d。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1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应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将P170抗原负载树突细胞(DC),探讨能否有效诱导P170蛋白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方法通过贴壁黏附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 IL-4诱导培养DC,并以TNF-α促进DC成熟,于第7天收获DC,然后分3组:①DC与耐药细胞系K562/MDR细胞融合以负载P170抗原;②DC与K562/MDR细胞共培养;③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E-P170/FITC-HLA-ABC抗体双标细胞来评估融合率。将3组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同孵育5 d,通过MTT法比较各组T细胞对P170+靶细胞K562/MDR及HL-60/VCR的杀伤活性。结果采用PEG-DMSO诱导的DC与K562/MDR细胞的融合效率为(22.39±2.55)%,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和P170分子,HLA-ABC和P170双阳性表达率为(26.90±3.63)%,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4.52±1.77)%,融合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显示出对P170+靶细胞产生抗原特异细胞毒作用,效靶比为25:1时,对K562/MDR细胞的杀伤率为(65.75±4.65)%,明显高于共培养组[(22.15±2.40)%]。结论K562/MDR与DC融合能够诱导P170蛋白特异的CTL应答,可用于多药耐药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合并t(8;16)(p11;p13)易位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多重PCR、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该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继发于胸腺癌化疗后,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瘀斑,同时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染色体分析发现t(8;16)(p11;p13)易位,逆转录-PCR和测序结果证实存在MYST3-CREBBP及CREBBP-MYST3两种融合基因,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总生存时间仅7个月。结论t(8;16)(p11;p13)易位可致MYST3基因发生重排,与CREBBP形成融合,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常规化疗疗效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4q32易位与13q14缺失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应用RB1、D13S319和LSI IGHC/IGHV探针检测49例MM患者骨髓标本中RB1基因、13q14.3缺失及14q32易位,结合临床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49例MM患者有26例(53.1 %)检测到14q32易位,25例(51.02 %)存在13q14缺失(其中18例检测到13q14.3缺失,9例存在RB1缺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4q32易位多见于浆细胞比例高的患者(r=0.316,P=0.27),与患者年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β2微球蛋白及肾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 13q14缺失及14q32相关的易位在MM中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有密切相关性;14q32易位的MM患者浆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14q32易位的检测可作为预测M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负载白血病细胞株U937冻融抗原 ,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 (CTL) ,使其对U937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人白介素 4 (rhIL 4 )、基因重组人粒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rhGM CSF)联合培养体系自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DC ,使其负载U937冻融抗原 ,致敏T淋巴细胞 ,产生CTL。观察负载U937冻融抗原的DC对所激发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CTL对U93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 负载U937冻融抗原后DC的CD1a表达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P <0 .0 1) ,CD86、CD11c、HLA DR表达也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P <0 .0 1) ,而CD83、CD14与培养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且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 ,CD3+ CD8+ T细胞比例较诱导前明显增高 (P <0 .0 1)。U937冻融抗原负载DC诱导CTL对U937细胞及K5 6 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6 6 .96± 6 .2 1) %和 (9.81± 4 .4 5 ) % ,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经rhGM CSF、rhIL 4培养产生的DC为CD14 -CD1a+ 的DC ,能诱导CTL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的CD3+ 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提示CD8+ 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06~2004-10住院的ITP患者48例,根据疗效分为两组,其中临床有效组40例,临床无效组8例,以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和(或)血清PAIgG及RP%,并常规血小板计数。结果ITP患者临床有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G和RP%显著降低(P<0.01)。临床无效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AIgG和R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AIgG和RP动态检测将是ITP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