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非外伤性硬脊膜外血肿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脊膜外血肿发病率低,但常起病急,病情重,在短时间内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治疗12例非外伤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7岁。间断性头晕,呕吐,进行性加重8年,症状与头位有关,抬头时出现或加重,近3年被迫昼夜保持低头胸膝卧位。曾头颅CT平扫两次均报告未见异常。查体:神清语利,被动体位,极度消瘦,视乳头无水肿,双眼球水平震颤,神经系统未见其它异常。脑CT平扫显示:四脑室稍扩大并幕上轻度脑积水。增强扫描显示:四脑室内均一强化病变。MRI显示:肿块呈稍长,约4cm×3cm×3.5cm,诊断:四脑室肿瘤。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术中见四脑室一边缘光滑游离的肿瘤,仅与四脑室底部稍粘连,分块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 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及意义。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伴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成递增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联,两者同时检查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_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患者113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2%利多卡因2ml ﹢曲安奈德20mg ﹢甲钴胺0,5mg ﹢0,9%氯化钠溶液混合液于臀上皮神经入臀处的压痛点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臭氧注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臭氧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简便易行且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确诊为脊源性类冠心病的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偏振光( polarized light )照射配合口服醋氯氛酸片和地巴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手术室在进行护理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护理成本的特性建立护理成本管理的项目:护理设备管理、护理耗材管理、护理费用管理、护理人力成本管理、教学研究管理、综合成本分析。认为合理的成本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增效降耗的效果,还能使医院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病患也能得到较大的实惠,增强了医疗市场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院3年来应用利多卡因对治疗24例脑外伤性头晕,并同期对照研究22例脑外伤,发现利多卡因脑外伤性头晕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共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9~64岁,脑震荡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合并脑挫裂伤8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梗塞4例,治疗中出现西部阵发性多汗1例。对照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7~58岁,脑震荡1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单纯硬膜外血肿4例,其中1例出院后有面部阵发性多汗。心电图表现:治疗组4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照组2例窦性心动过缓,余正常。所有住院病人意识…  相似文献   
8.
9.
脑转移瘤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手术结合全脑放疗、X-刀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0年4月间经手术结合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84例、X-刀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治疗的脑转移瘤102例,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脑转移瘤患者86例,分成3组:手术结合全脑放疗组36例;X-刀组32例;X-刀结合全脑放疗组18例。从临床症状变化,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肿瘤脑远隔部位生长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死亡率等方面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手术结合全脑放疗组、X-刀组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1%(31/36),87.5%(28/32)和88.9%(16/1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周,50周和51周;1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7/36),43.8%(14/32)和44.4%(8/18)。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3%(30/36),78.1(25/32)和77.8%(14/18)。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死亡率分别为26.7%(8/30),30%(6/20)和28.6%(4/14),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脑远隔部位发生率分别为13.9%(5/36),37.5%(12/32)和11.1%(2/18),X-刀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单发脑转移瘤,单纯X-刀可以获得与手术结合全脑放疗和X-刀结合全脑放疗相同的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全脑放疗可降低肿瘤脑远隔部位生长率,但对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4例病人均有脑外伤史,其中2例曾行手术治疗。均经内科系统治疗,痴痴发作仍不能控制。CT与EEG对比显示,在脑外伤形成的脑软化灶区域存在林波。见表1。二、治疗计划:应用FISCHER公司的X-刀治疗计划系统,采用CT定位,面膜或头坏固定。选择脑软化灶为靶点,靶点中心剂量18~40GY,周边剂量10~32GY。详见表2。三、随访结果:病人随访半年至两年。随访内容包括:治疗反应,癫痫控制,服药,学习生活能力及CT与EEG改变等情况。结果见表3。讨论一、外伤后晚期癫病的判定:对外伤后癫病的判定我们同意WAI,KER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