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观察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方法 患者27例,男9例,女18例,年龄(65.1±9.5)岁.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或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门控心肌显像方法测定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后早期[随访(4.6±1.5)个月]自身心律或起搏器工作状态下左心室功能参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左心室收缩时间.按左心室室壁活动靶心图将室壁活动度分为缺损、稀疏及正常3级.植入前后相比,有下列一项即为左心室功能重构:LVEF增加或降低10%及以上,室壁活动度改变1级及以上,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或缩短1个时间段及以上;结构重构:EDV增加或降低10%以上.结果 (1)左心室功能重构:27例患者中,26例(96.3%;VVI组15例,DDD组11例)出现功能重构.26例中6例(23.1%;VVI组4例,DDD组2例)LVEF升高,8例(30.8%;VVI组4例,DDD组4例)LVEF降低,12例(46.2%;VVI组7例,DDD组5例)LVEF无变化.(2)结构重构:27例中13例(48.1%;VVI组10例,DDD组3例)出现结构重构.13例中4例(VVI组3例,DDD组1例)LVEF升高,3例(均为VVI组患者)LVEF降低,6例(VVI组4例,DDD组2例)LVEF无变化.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即可发生左心室功能重构,约半数患者出现左心室结构重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在患者心脏获得电生理学益处时,可能对左心室的功能和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5 (SPM5) and its parameter settings in analysis of PET imaging for epilepsy patients. Methods Seventeen epilepsy patients and seventeen controls were scanned with PET. The datns were analyzed using PET and SPM5 with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ntage (numbers of agent distribution decreasing in focus to brain)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combinations, which were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voxels-k. Results There was decreasing of agent distribution at tempor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detecting with PET; the T/NT of focus to cerebellum was 1.07±0.24, the T/NT of normal tissue in opposite side to cerebellum was 1.27±0.1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87, P<0.05). Dealing with SPM5,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of agent in regions 19, 21, 39 of temporal lobe, regions 7, 19, 31, 40, 47 of pariet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value of k, the percentage was (27±22)%, (29±24)%, (32±23)%, (35±27)%, (39±31)%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0.59, P>0.05) ; for different value of p, the percentage was (42±30) %, (29±25) %, (26±21) %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3.60, P<0.05); there was linear regression in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the percentage(b=-18.24, t=2.57, P<0.05). Conclusions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SPM5, the setting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would affect the results, the smaller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the better of the result. SPM5 would be mor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to locate the focuses.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近年来研究较多,depreotide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Depreotide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此外,^99mTc—depreotid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等肿瘤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非肿瘤性疾病也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131I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每个患者特异性基因决定的个体辐射敏感性不同,使得每个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因而疗效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剂量治疗才可以提高131I治疗的效率,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通过目前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些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Fas/FasL、Bcl-2等)与细胞凋亡和射线诱导凋亡的联系,使对凋亡基因表达产物的体外监测成为可能.也许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使我们在131I治疗过程中实现对不同的个体给予恰当的个体剂量.  相似文献   
5.
噪声对心脏的影响与丹参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噪声对心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预防噪声的损伤,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3 只, 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噪声暴露组 (简称A 组)、噪声暴露 丹参灌胃组 (简称B组) 和正常对照组 (C组)。A 组每天暴露于 (105±1.5) dB(A)、频率250~8000Hz的噪声中4小时; B组每天口服浓度为1g/m l的丹参水溶液1.5m l, 然后与A组同时暴露于相同的噪声中; 正常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实验两月后发现: 暴露组大鼠心肌结构发生改变; 血清组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 (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值无显著变化; 心肌过氧化脂质(LPO) 含量显著升高,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活力有升高的趋势。提示, 噪声可损伤心肌的结构, 其可能的机制在于降低了HDL—C、HDL2—C的水平、氧化作用增强。丹参组LDL—C显著降低, 心肌组织LPO水平无显著性变化, GSH—Px 活力向正常水平恢复。说明丹参有拮抗噪声的作用, 其作用的可能机制在于丹参的抗氧化作用。然而, 这些研究结果却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技术成熟、效果显著,是DTC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造成的唾液腺辐射损伤(口干、腮腺肿痛、味觉改变等)会对DTC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各种唾液腺辐射损伤防护剂层出不穷,但其确切疗效较为局限,且治疗方案尚未规范统一。笔者就DTC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对唾液腺的辐射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理念、治疗手段、随访监测及评估体系不断更新,针对我国DTC的发病及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版)》,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131I治疗DTC的临床诊治行为。本指南的推荐级别见表1,证据强度分级见表2.  相似文献   
8.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hyperthyroidism,GH)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经历上升后,近年逐渐趋于稳定。131I、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和手术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一线治疗方法。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意愿、可利用的医疗条件进行个体化选择。131I疗效确切、临床结局可预期、安全、方便。131I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非甲亢状态(non-hyperthyroid status),即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或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后补充甲状腺激素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二者之一均为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18F-FDG PET/CT和99Tcm-MDP SPECT显像检出的骨异常改变,对两种显像方法检出MBD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结果 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伴发MBD,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28例(骨骼局灶型摄取显像剂18例,弥漫型骨髓摄取1例,混合型摄取9例),99Tcm-MDP SPECT骨显像阳性21例(表现为骨骼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8/29)和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比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BD的探测更为灵敏,且对骨髓浸润及髓外侵犯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本指南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提出68Ga-DOTA-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的临床适应证、核医学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检查操作规范、报告处理、质量控制及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问题,为临床进行68Ga-DOTA-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提供相应操作规范,为各种影像学表现提供合理解释和标准的诊断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