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剂量丝裂霉素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丙俭  贺放学 《医药导报》2005,24(3):0201-0202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MMC)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放射治疗(放疗)同时用低剂量MMC(0002 mg·kg 1)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注射,每周1次,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接受放疗。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低剂量MMC可以改善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免疫功能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辐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99mTc-HL91人肺腺癌乏氧显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9m)Tc-HL91(~(99m)Tc-4,9-二氮-2,3,10,10-四甲基十二烷- 2,11-二酮肟),是一种良好的乏氧组织显像剂,具有合成简单,容易标记,标记率高,不具细胞毒性,使用安全,体外稳定的优点。笔者以肿瘤乏氧及照射中乏氧的变化为切入点,观察SPCA-1人肺腺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接受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对~(99m)Tc-HL91的摄取变化。  相似文献   
3.
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方式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抗肿瘤药物健择的问世和放疗技术的发展,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得到更广泛研究。笔者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采用健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或健择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4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以多聚乙烯基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为载体行RNA干扰HIF-1α 对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人肺腺癌细胞SPCA-1 裸鼠移植瘤模型,1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注射PEI 组,尾静脉注射以PEI (15μg),每周1次连用4周;单纯照射组,每次5Gy/次/每周,连续4周;单纯转染组,尾静脉注射以PEI (15μg)和pSUPER-HIF-1α质粒(40μg)混合物,每周1次,连用4周;照射联合转染组,尾静脉注射PEI和pSUPER-HIF-1α质粒混合物(PEI 15μg,pSUPER-HIF-1α质粒 40μg )24h后放疗,1次/周,5Gy/次,连续4周。每组内有16只小鼠于末次放疗后第3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A干扰HIF-1α后HIF-1α的表达情况,另外16只用于观察生存时间,并每周称裸鼠的重量。结果 RNA干扰HIF-1α后,HIF-1α的表达下降,RNA干扰HIF-1α合并放疗,移植瘤的体积重量较单纯放疗、RNA干扰HIF-1α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荷瘤鼠的生存期延长。结论 体内试验显示,以PEI为载体行 RNA干扰HIF-1α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岩  鞠倩  王萍  陈晶 《河北医学》2013,19(3):448-45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8)及心理干预组(n=67),分别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第7天和第21天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结果:急性脑梗死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38.5%,其中常规治疗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54.4%)显著高于心理干预组(22.4%)(X2=14.6143,P〈0.01);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及第21天,心理干预组卒中后抑郁患者SD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t=2.07,P〈0.05;t=6.70,P〈0.0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91,P〉0.05),而在第21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t=1.91,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SCL-90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预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HQ  Yu JM  Meng X  Yue JB  Feng R  Ma L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603-60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46例NSCLC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周及放疗剂量达到40~50 Gy时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百分率为50%为分割点,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A组)和无反应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值及其变化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25例,B组21例.A组和B组治疗前的SUVmax值分别为7.59±3.14和14.72±4.67,治疗中的SUVmax值分别为2.89±1.39和9.82±3.3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SUVmax值变化百分率分别为61.9%±8.7%和33.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和B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以及两者的变化百分率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 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以及两者的变化百分率可作为Ⅲ期NSCLC患者早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精确放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广泛临床应用,靶区的精确勾画和精确投照已成为影响放疗进展的瓶颈.ICRU 50号和62号报告明确规定了GTV、CTV、ITV和PTV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放疗计划特别是3DCRT及IM-RT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2000年美国纪念癌症中心Ling教授又提出生物靶区(BTV)概念.针对NSCLC放疗靶区勾画问题,结合笔者医院研究工作和相关文献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Li L  Yu JM  Sun XD  Zhu H  Yue JB  Sun CJ  Yang GR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27-130
目的利用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乏氧程度及乏氧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2例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1~2 d行99mTc-HL91 SPECT检查,其中18例分别于放疗过程中接受30~40 Gy照射,放疗后1~2 d行99mTc-HL91 SPECT检查。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靶与非靶的比值。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放疗前及放疗中T与N比值的变化与放疗疗效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放疗中,T与N的比值逐渐下降(P=0.000)。放疗前,T与N比值较低组的有效率(P=0.002)和生存率均高于T与N比值较高组(P=0.043)。放疗前后,T与N比值变化较大组的放疗有效率与生存率高于变化较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91 SPECT显像对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乏氧预测肿瘤放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乏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几乎所有的实体肿瘤中均有乏氧细胞存在。乏氧细胞对放化疗都不敏感,是肿瘤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影响放射治疗与肿瘤局部控制的因素很多,肿瘤的氧合状态在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氧电极测定结果能直观地反映肿瘤的含氧情况而被认为是测定肿瘤乏氧状况的“金标准”,而其检测点的代表性以及多次检测的重复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采用非侵入性方法确定乏氧组织,如乏氧显像核医学技术、DNA“彗星”分析法和核磁共振光谱法,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免疫组织化学法是通过对乏氧诱导的内源性基因表达的测定来检测乏氧。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我们对癌症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旨在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各种治疗,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总结如下。 1 教育准备 1.1 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癌症一直是引起人们心理恐惧的一类疾病,由于它很不乐观的结局,医护人员一直避免告诉患者实情,于是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保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