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实习带教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医院、从单纯理论学习到临床医疗实践的过渡,是医学生踏入医疗活动的第一步,又是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必经阶段。而影像学是介于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除了介入放射学直接参与疾病的治疗外,一般是通过向临床医师提供疾病诊断和有关的解剖、病理等信息而服务于病人。随着先进医疗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引进,医学影像学已成为当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如何发挥其真正的桥梁作用,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搞好临  相似文献   
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核磁共振(MRI)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但由于增强扫描时间较长,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引起心理和生理应激性反应。因此,我们对306例病人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解决了传统三大经典疗法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有望替代内外科治疗。而栓塞材料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栓塞治疗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甲亢栓塞剂有多种,国内应用尤多,国外较少,疗效和术后反应不一,笔者就甲亢栓塞材料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加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注射常温对比剂,即室温下温度22℃,观察组注射加温后的对比剂,即将对比剂加温至37℃;观察两组对比剂注射时对血管壁压力的影响,两组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及过敏样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比剂外加温后,注射时对血管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过敏样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剂外加温至37℃能有效降低对比剂注射过程中对血管壁的压力,并减少对比剂渗漏及过敏样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属呼吸系统恶性病变,同时也是目前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致死率均居于首位的癌症,而肺癌的高致死风险,主要与本病早期无典型表现,易被患者自身忽略有关,往往确诊时,病情已至中晚期,病机延误导致手术切除、放化疗、免疫疗法等治疗干预的效果欠佳。影像学检查即CT、PET、MRI等各类医学影像技术,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就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急性胰腺炎66例患者的临床、MSCT、MRI资料,采用MSCT与MRI进行检查,将两种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66例临床疑似为急性胰腺炎患者,MSCT诊断急性胰腺炎为阳性43例,占65.15%(43/66);MSCT平扫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出血区为高密度灶,液化坏死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胰腺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MRI诊断急性胰腺炎为阳性51例,占77.27%(51/66);MRI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肿大,胰腺及胰周积液呈T1低T2高信号。病理诊断急性胰腺炎结果为阳性52例,占78.79%(52/66)。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96.15%、95.45%)明显高于MSCT(75.00%、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9.959,P<0.05)。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92.86%)高于MSCT(7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4、P=0.324)。结论: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MSCT,对于急性胰腺炎MSCT检查有禁忌证、需要多次复查的患者,MRI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20,(2):105-110
目的分析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SFT)的CT、MRI征象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MSFT的病例资料,就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诊断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例病变部位分别在盆腔、胸腔、脑部,表现为圆形或分叶形肿块,最大径约108 mm,2例边缘不清晰,1例边缘清晰。2例病灶CT平扫可见囊变或坏死,1例伴钙化。1例MRI平扫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伴延迟强化,1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伴延迟强化。3个病灶增强后显示病灶周围及内部血管影。2例出现术后转移。免疫组化:CD34+(3/3),Bcl-2+(3/3),Vimentin+(3/3),CD99+(2/3),Ki-67+(3/3),S-100+(1/3),Desmin、CK、SMA均为阴性。结论 M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多样性,前瞻性诊断不易。若发现病灶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呈侵袭性生长,增强扫描呈持续或延迟强化且见到迂曲血管影时,应考虑到MSFT的可能,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是确诊MSFT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疑似颅内动脉瘤和其它脑血管病在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的58例患者,均常规位造影(2D-DSA)后即行旋转采集,将旋转数据传送到3D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分析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及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较3D-DSA技术与2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2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5.00%;3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2D-DSA与3D-DSA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显示的信息量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诊断率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9.
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是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X线检查的数字化。近年来,CR在国内逐渐普及,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广泛,CR为X线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其影像质量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我院从今年5月起开始使用CR,在如何提高CR影像质量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机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扪诊乳腺肿块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选用FSE-T1WI系列进行扫描、5例选用SESS-T1WI系列进行扫描、3例选用GRL-T1WI系列进行扫描。乳腺肿块的性质以病理结果为依据。结果FSE-T1WI可以获得0.5、1、1.5、2、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SESS-T1WI可以获得1、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GRL-T1WI可以获得1.5、3、5、7、10min不同时间内的增强扫描像。虽然不能达到高场MR机那样的动态增强效果,但能达到较满意观察病变强化过程的目的。结论低场强MR机若能选择适当参数,进行乳腺肿块的动态增强扫描是可行的,可作为较理想的临床上用于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