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对63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SPECT核素动态显像,利用SPECT机的R.O.I sequence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定量分析涎腺的摄取、排泌功能.结果 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腮腺和颌下腺的排泌功能损伤(无明显损伤、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损伤)分别为(19、7、7、4、89)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1、12、16、6、41)和(19、7、7、4、89),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颌下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8、8、11、6、43)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 SPECT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是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受损程度的敏感、实用的方法.放疗后以腮腺功能受损为主,而腮腺、颌下腺的功能损伤又以排泌功能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3.
SPECT核素动态显像定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涎腺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对63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SPECT核素动态显像,利用SPECT机的R.O.Isequence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定量分析涎腺的摄取、排泌功能.结果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腮腺和颌下腺的排泌功能损伤(无明显损伤、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损伤)分别为(19、7、7、4、89)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1、12、16、6、41)和(19、7、7、4、89),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颌下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8、8、11、6、43)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SPECT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是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受损程度的敏感、实用的方法.放疗后以腮腺功能受损为主,而腮腺、颌下腺的功能损伤又以排泌功能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显像(RII)在食管癌分期的应用。方法 (1)LSAB法测定组织切片和抗人食管鳞癌单抗G9的反应;(2)^125I标记G9,在荷食管癌裸鼠腹腔注射^125I-G9后的连续3d内,测定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3)食管鳞癌术前经纤维食管镜在原发灶周围黏膜下注射^131I-G9后行RII;(4)对清扫淋巴结行放射性测定。结果 (1)LSAB显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阳性,正常食管和淋巴结阴性;(2)^125I-G9在裸鼠体内分布显示,肿瘤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组织;(3)镜下注药48h时RII在食管旁纵隔、贲门旁、胃小弯旁出现散在的细点状放射性浓集,浓集区域所清扫的淋巴结中,包含有转移淋巴结;无浓集区域,未发现转移淋巴结;(4)全部有转移淋巴结的放射性比活度均比无转移高,且均数高出两倍多。结论 (1)单抗G9能选择性定位于食管鳞癌细胞膜;(2)^125I-G9在荷食管癌裸鼠有肿瘤组织导向作用,显像效果良好;(3)用^131I-G9在食管鳞癌行RII,对转移淋巴结有定位作用,可作为cTNM分期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腮腺功能损伤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腮腺功能损伤分析。材料和方法:1997年1月至1998年5月,31例在我科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20例鼻咽行双耳前野放疗,11例行双耳前野加鼻前野放疗。全部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均接受腮腺放射性核素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观察唾液pH值和患者口干感。结果:约7O%(22/31)患者唾液pH值先稍升高后迅速恢复原水平,全部患者均有明显口干。腮腺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患者左、右腮腺功能损伤程度有差异,似左侧为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按常规鼻咽双耳前野加鼻前野放疗和双耳前野放疗的腮腺摄取功能极度损伤率分别为4.5%(l/22)和27.5%(11/40);排泌功能极度损伤率分别为36.36%(8/22)和65.0%(26/40),两组相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为减少导致极度腮腺功能损伤,鼻咽癌放射治疗用双耳前野加鼻前野而少单用双耳前野。  相似文献   
6.
89Sr和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樊卫  刘枫  曾宗渊  许光普 《癌症》2000,19(6):586-588
目的 比较^89Sr和^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从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作者用^89Sr和^153Sm-EDTMP分别治疗NPC多发性骨转移病人45例和68例。根据治疗前后骨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决定疗效,同时比较其病灶摄取放射性变化,观察开始起效的时间,对病人血清VCA-IgA、EA-Ig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对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患者和8例示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半定时分析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学分析。16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同期做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对比。结果 16例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在横断面层面-放射性曲线相应部位上可见局部放射性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峰值降低,其曲线局部下降峰值与鼻咽癌放疗效量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值呈正相关(r=0.8976,P〈0.01)。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横断面图像上其双侧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层面-放射性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曲线,未见异常的局部下降峰或曲线变窄小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放免显像定位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显像(radioimmunoimaging,RⅡ)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1.^131I标记抗人食管鳞瘤单抗G9,形成标记化合物,在胸段食管鳞癌的术前病例,于纤维食管镜下,用纤镜专用注射针,在食管原发灶周围,粘膜下注射^131I-G9后行RⅡ后,对清扫淋巴结行放射性测定。结果:1.注药48h时RⅡ在食管旁纵隔、贲门旁、胃小弯旁出现散在的细点状射性浓集,拟为转移淋巴结所在。2.显像出现散在放射性浓集区域所清扫的淋巴结中,包含有转移淋巴结;无浓集区域,未发现转移淋巴结。3.全部有转移淋巴结在放射性比活度(cpm/g)均比无转移者高,且均数高出两倍多。结论:用^131I-G9在食管鳞癌行放射免疫显像,对转移淋巴结有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放免显像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放射免疫显像在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方法:(1)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不同组织冷冻切片和抗人食管鳞癌单抗G9的反应;(2)^125I标记G9,形成标记化合物,在荷食管癌裸鼠腹腔注射^125I-G9后的连续3天内,测定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结果:(1)ISAB显示,食管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阳性反应,正常食管和无转移淋巴结阴性。(2)^125I-G9在裸鼠体  相似文献   
10.
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临床较常见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病变 ,目前治疗方法较多 ,使用放射性3 2 P纯β射线近距离照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疗效显著[1 ] ;而对具体的治疗剂量率效应研究的文献国内外报道不多。我院自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小儿血管瘤 15 9例 ,均施行放射性3 2 P纯 β射线近距离连续照射治疗 ,并研究治疗剂量率效应关系。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一般临床资料及分组全部 15 9例病例 ,均为先天性血管瘤。男性 46例 ,女性113例 ,年龄在 2 1d~ 11岁之间 ;大于 2岁的 16例 ,2岁以下的 143例。将小儿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