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普遍放疗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9例立体定向放疗组(适形组),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适形放疗技术8MVX线,单次剂量500-800cGY,隔日照射,共8-10次,疗程14-21天,总量8000cGY,对照组49例8MVX线,常规照射,每日200cGY,疗程40-45天,总量6000cGY。结果:治疗结束后4-8周观察疗效。适形组;完全缓解率CR44.9%,CR+PR(总有效率)89.8%,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24.5%,CR+PR(总有效率)69.4%,1年后的局控率:适形组53.1%,对照组60.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肺癌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对发生于韦氏环的B细胞中度恶性淋巴瘤患者,其影响预后的因子有年龄、全身状态、病期、病理类型等。在治疗中发现即使影响预后的因子相同,采取的治疗方法也相同,仍然有部分病例复发而影响预后,提示我们尚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着预后。本研究仅就bcl-2、p53蛋白在其中的表达,探讨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西京医院进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64例 ,照射剂量DT64~ 70Gy ,进行前瞻性研究 ,对其治疗前活检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其阳性细胞数 ,并计算阳性率 ,观察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CNA阳性率 5 1%~ 67 1% ,中央值 3 2 0 % ,PCNA阳性率 >40 %者较低于此值者预后明显差。p16在低分化癌中较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低 ,且随着病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降低 ,P <0 0 5 ;Ki 67与近期疗效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PCNA阳性率是判断放疗疗效有意义的指标 ,且与p16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癌放疗前恶性程度评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造影与MRI影像学资料,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7枚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结转移69枚,淋巴结无转移28枚;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71%、96.43%、84.54%;MRI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41%、92.86%、89.69%;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SImax-SImin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MRI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皮质厚度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以依据检查方法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等中心定位时两后斜野的深度误差及其对肿瘤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12月进行放射治疗的68例食管癌病例,其中上段19例,中下段49例。利用荷兰核通Simulix-HQ模拟定位机,取仰卧治疗体位,等中心定位,读出射野深度。定位毕后使患者俯卧于定位床,找到等中心点,读出射野深度。结果:胸上段和中下段两后斜野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深度上存在误差。颈段和胸上段的深度误差尤为显著。结论: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等中心治疗时,仰卧位测得的两后斜野的肿瘤深度明显大于俯卧位。若以仰卧位定位时测得的肿瘤深度所给予的处方剂量,按俯卧位实测深度重新计算靶区吸收剂量,则胸上段食管肿瘤的总剂量将明显高于计划剂量。胸中下段的剂量变化不大。建议食管颈段和胸上段癌在仰卧位等中心治疗时,后斜野的深度应在俯卧位重新测量,以免过量照射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上颌窦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1996年3月~2004年3月收住71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上颌窦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全程加速超分割组(CAHF)36例;每周5d,每天2次,每次1.5Gy,间隔时间6h以上,总量DT66~70Gy/44~46 f/32~34d;(2)常规分割照射组(CF)35例,5次/w,1次/d,每次2.0Gy,总量DT66~80Gy/33~35 f/44~46d。结果:常规照射组和全程超分割组1,2,3,4,5年的局控率分别为62.8%,34.3%,22.9%,14.3%,5.7%和88.6%,66.7%,52.8%,36.3%,25%(P<0.05);常规照射和全程加速超分割组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 5.7%,4 5.7%,2 8.6%,2 2.8%,1 6%和9 4.4%,7 2.2%,5 8.3%,5 7.2%,3 6.1%(P<0.0 5),加速超分割组较常规分割组高,两组的晚期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结论: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的晚期上颌窦癌患者,能明显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但口腔粘膜反应较常规分割组增高,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探讨如何应用现代放射治疗机的最佳摆位技术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计算机数显辅助摆位技术提高了摆位准确性,能为有效的放射治疗提供了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疗效观察,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肉眼全切11例(25.6%),大部分切除19例(44.2%),部分切除13例(30.2%)。高能X线照射,肿瘤剂量DT40-60Gy,常规分次照射。数据经随访获得,结果:43例总5年生存率为23.3%。其中低分级(Kernohen分级法Ⅰ、Ⅱ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58.8%、42.1%,高分级(Kernohen分级Ⅲ、Ⅳ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9.4%、12.5%,两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分级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等未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x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对别对68例浸润性乳腺癌原发灶中bcl-xl蛋白及细胞凋亡指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bcl-xl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年龄及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腋转移淋巴结<4个组和≥4个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71.4%(P<0.05);bcl-xl蛋白阴性组和阳性组的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0.32%和0.18%(P>0.05),提示:bcl-xl蛋白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勤 《现代肿瘤医学》1998,6(4):254-255
复习12篇发表的头颈部肿瘤根治性放疗的结果,其中7篇有新的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总疗程这一时间因素与局部控制率的相关关系。方法全部研究针对总放疗疗程对于局部控制率的影响。按总疗程变化的原因我们分为二组:“标准治疗安排的改变”与“混杂的原因”。前者通常指一定时间内的分段放疗;后者则指其它原因所致的治疗时期延长,包括假期、治疗反应及机械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