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每日低剂量顺铂同步放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选方法,但化疗方式有多种.为比较日低剂量顺铂同步放疗和周期性化疗同步放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笔者对1999年2月至2001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组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慧娟  胡伟 《中国药师》2011,14(4):531-53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在晚期肺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放化疗期间每周2次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第3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61.11%和23.53%,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能够增加晚期肺癌放化疗的敏感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Vδ1 T和Vδ2 T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以及2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症组)外周血和癌组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外周血,以及癌症组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Vδ1 T 和Vδ2 T细胞的比例;通过抗体扩增能力检测对照组外周血,以及癌症组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Vδ1 T和Vδ2 T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增殖实验检测对照组外周血,以及癌症组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Vδ1 T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结果 对照组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1±0.5)%,癌症组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3.2±0.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为(4.5±1.5)%,癌症组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为(2.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癌症组癌旁组织γδ T细胞经抗体扩增后,总γδ T细胞比例为(85.3± 18.3)%,Vδ1 T细胞比例为(24.5±12.8)%,Vδ2 T细胞比例为(55.3±15.2)%;癌症组癌组织γδ T细胞经抗体扩增后,总γδ T细胞比例为(84.9±12.6)%,Vδ1 T细胞比例为(60.6±13.7)%,Vδ2 T细胞比例为(21.8±12.6)%。癌症组外周血和癌组织Vδ1 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增强(P?<0.05),癌旁组织Vδ1 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亦增强(P?<0.05),但仍低于癌症组外周血和癌组织的Vδ1 T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结论 癌症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Vδ1 和Vδ2 T细胞比例失衡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肿瘤逃逸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对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87例,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IFI组45例和ENI组42例。IFI组大体肿瘤靶区为食管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ENI组大体肿瘤靶区为食管原发灶及本段食管的淋巴结引流区。两组照射剂量50~60 Gy/次,5~6次/周,共5~6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截至2016年12月。观察两组治疗1年、2年、3年总生存率(OS);并观察两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1年、2年、3年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优于E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癌变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放疗方法患者3年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患者3年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2.334,95%CI(1.144,4.759)〕、T分期〔RR=0.361,95%CI(0.179,0.729)〕为高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FI与ENI放疗效果相当,但IFI在减轻放射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年龄、T分期为高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40例食管癌放疗后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40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高,占72.50%,其余依次为毛孢子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2.5%、5.0%、5.0%、5.0%;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伏立康唑耐药率高达55.00%.结论 根据食管癌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密监测化疗、放疗时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可提高预防感染和抗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后提高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反应率,但在开始治疗后数月易出现治疗性耐药,限制了患者的总生存期。曲妥珠单抗耐药机制主要与HER家族以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活化、PI3K-AKT通路扩增等有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作为曲妥珠单抗耐药者的替代治疗手段,单药疗效均不甚满意。多个大型临床试验证实,新型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能明显限制,甚或最终消除曲妥珠单抗初始治疗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及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5例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咽拭子样本进行感染分析,并对检出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605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口腔感染63例,感染率10.41%;共检测病原菌125株,其中细菌61株占48.80%,真菌64株占51.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1株占24.80%;主要真菌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耐药率≤3.23%。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较多,针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的治疗药物中氟康唑耐药率较低,效果显著,同时也可以考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疗的增敏作用并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 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部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0~70 Gy。所有患者被先后随机地(机械抽样法)分成A、B两组。A组:顺铂每天10 mg,连续静脉滴注5天,周一至周五;应用甘氨双唑钠700 mg/m2于放疗前静脉滴注,每周3次,用药后1小时内接受放疗。B组:为对照组,仅应用甘氨双唑钠700 mg/m2于放疗前静脉滴注,每周3次,用药后1小时内接受放疗。结果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疗效评价,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放疗增敏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效果,且较单用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及对患者血清VEGF及nm23H1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择我院经病理活检后被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及生存率情况,以及VEGF及nm23H1基因mRNA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3年局控率于生存率分别为53.49%(23/43)与46.51%(20/43),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与25.58%(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m23H1水平为(188.56±21.43)nk/mL,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01.74±24.52)nk/mL;观察组治疗后的VEGF水平为(169.26±82.5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95.00±18.5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以榄香烯联合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