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取我国各生态型冻干保存的鼠疫菌进行了四种毒力因于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1.菌株来源:国内不同生态型119株干燥物,冻干保存5~30年鼠疫菌株。本所强毒室供给。所用各种试剂和培基均经预试验证明质量优良,效果可  相似文献   
3.
1988年镇赉县从外地购入一批奶牛,由于未严格执行检疫条例,引起布病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镇赉县是白城地区贫困县之一,为了脱贫致信,发展畜牧业,振兴农村经济,1988年3~5月贷款从唐山等地先后购入192头奶牛,分给该县的5个乡镇11个村农户饲养。当年8月全县进行畜间检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1989年我们对公共场所979名从业人员进行了HBsAg的检测。调查对象和方法白城市旅店、理发、浴池、商业及文化娱乐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倍比稀释1:6为阳性。调查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2.86%(28/979),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65%(7/264)和2.94%(21/71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年龄上看,以18~20岁年龄组为高(5.44%);而50~60岁组阳性率为0,二者差异显著(p<0.01)。该结果与国内报道相符。可考虑为青年人活动量大,接触范围广,与暴露机会多有关。阳性率高的场所为旅店、浴  相似文献   
6.
鼠疫是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鼠间流行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世界性大流行。随着科学的发展,50年代以来,人、鼠间鼠疫发生率已明显下降,鼠疫流行的可能性在逐渐缩小。目前,我国部分疫源地已达到基本控制和稳定控制标准,但还有部分疫源地每年都有散在发生。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已久,危害较重。自1966年以来开始在畜间采取检疫、捕杀病畜、健康畜免疫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于1985年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随后,根据我省布病防制工作和疫情态势的实际情况,于1989年采取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对畜间免疫程序做了调整。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为巩固和不断扩大防制成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鼠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蚤类。但并非全部已知蚤种都起媒介作用,既使有媒介作用的蚤类,其传播鼠疫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白城地区这块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主要传播媒介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次之为二齿新蚤,这两种蚤乃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每次鼠疫大流行,小型啮出类均参与流行。小型啮齿类生活习性与黄鼠有所不同,尤其是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hsis),它是一种家、野两栖的小型啮齿类,天气温暖转向野外,反之则转回居民区。所以,这种鼠在动物鼠疫流行时往往都参与流行。另外,它的繁殖力也非常强,四季均可繁殖,一年数窝。其它小型啮齿类也是如比。因此,研究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动和寄生蚤对研究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我们调查了白城地区扶余、通榆、镇来、白城和大安5个市县,共检查9000人,感染寄生虫者859例,总感染率为9.6%。其中蛔虫、蛲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4%、3.6%、0.2%、0.2%、0.1%和0.1%。各年龄组性别的感染率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