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低频交变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磁场环境中,如宇宙磁场、地磁场和人为环境磁场,特别是近些年来工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这些环境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也可利用外加磁场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这也让人们看到磁场的两面性,即如何利用磁场的治疗功能并避免磁场危害已成为人类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低频交变磁场(3000kHz以下)生物学效应研究中的一些结果进行综述,表1为近年研究结果的概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是卵巢癌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和二线用药,临床研究发现其与热疗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人体的疗效,但体内外实验中常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研究采用的细胞、参数、剂量和热化疗结合方案等都影响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低温细胞生存系统用于太空无源搭载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低温细胞生存系统用于太空无源搭载的可行性.方法: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低温细胞生存系统培养26天,利用光镜、MTT法、FCM观察细胞的生理特性;荷瘤小鼠观察致瘤性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新型低温系统使细胞生理特性有一些改变,此变化是可逆的;对细胞的形态、致瘤性及免疫系统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此系统是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无源搭载装置,适合于研究空间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磁感应热疗用镍-铜热籽对L-929细胞及兔肌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感应热疗用镍-铜热籽体外升温特性以及对细胞与组织的影响。方法测量感应热籽在离体兔肝组织内升温特性;通过细胞毒性试验(MTT试验)评价该治疗热籽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兔体内肌肉埋植试验来评价其材料的组织毒性。结果实验中所用的铁磁热籽在离体兔肝内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镀金热籽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溶血试验中镀金热籽的溶血率3.25%(〈5%),表明实验用热籽无溶血作用;各期体内埋植试验反映了材料在肌肉组织中不同的炎性反应。结论自制的镀金镍-铜热籽在感应加温交变磁场中可升温到适合的温度,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无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e3O4磁性纳米微球磁感应对Wistar大鼠Walker-256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荷瘤鼠随机分为NS组(注入生理盐水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组(注入磁流体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H1组(注入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治疗1次)、MFH2组(治疗2次)和MFH3组(治疗3次),共5组。治疗温度控制在50~55℃,分别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和生存期,以及肿瘤的病理改变。结果MFH2组和MFH3组的肿瘤在2周内有明显的肿瘤体积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5.0±3.5)%、(71.6±4.2)%。与NS组(35.5±5.6)d比较,MFH3组(41.9±6.5)d和MFH2组(42.1±5.0)d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386,P〈0.05;q=4.558,P〈0.05);MFH1组(39.0±5.3)d和MF组(36.1±6.6)d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406,P〉0.05)。NS、MF组肿瘤表面光滑,小灶性坏死区;癌细胞密度大,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相。MFH2和MFH3组瘤内大片坏死残留的无结构红染物质,或空洞,部分胞核有固缩、碎裂及崩解。结论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磁热疗能抑制大鼠Walker-256皮下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也是医学科学与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迅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可以为人类最终攻克肿瘤提供新的契机和希望。2004年,美国卫生及人类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发表《肿瘤纳米技术》,指出“肿瘤纳米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癌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将HIV多抗与磁性纳米微粒偶联制备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用于HIV的靶向性加热治疗,并对其在交变磁场下的升温能力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选择氨基硅烷偶联剂对磁性纳米微粒进行修饰,通过一定浓度戊二醛活化将抗HIV多抗交联制备免疫磁性纳米微粒,并对其在交变磁场下的升温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磁性纳米颗粒经氨基硅烷修饰后平均粒径为30 nm左右.戊二醛活化的磁性纳米微粒与抗HIV多抗具有较高的结合率,可在体外稳定保存,具有良好的交变磁场下升温能力.结论 抗HIV多抗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的结合率、稳定性和交变磁场下升温能力可满足进一步的HIV靶向性加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热治疗皮肤疾病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从而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文在假设直接接触皮肤加热的情况下,从皮肤的结构出发建立起物理模型,根据生物传热学的理论,建立传热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各种情况进行仿真。结果仿真得到了加热时皮肤的稳态温度场和动态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证实直接接触加热治疗皮肤疾病这一技术具有可行性。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精确控温下直接接触加热治疗皮肤病技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温度的热疗对人乳腺癌株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水浴热疗43、45和47℃ 3组MCF-7细胞各30 min,37℃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CF-7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分泌及活性.结果 热疗对MMP-2、MMP-9的释放和激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对MMP-2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随加热温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各热疗组TGF-β1和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但不同温度热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3、45、47 β热疗均可下调MCF-7细胞中TGF-β1、VEGF的蛋白表达及抑制MMP.2、MMP-9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微米氧化铝、纳米碳做对照,通过不同的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观察纳米氧化铝对神经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神经细胞,将纳米氧化铝、微米氧化铝、纳米碳均按正常对照组、62.5 μmol/L、125.0 μmol/L、250.0μmoL/L、500.0 μmol/L、1.0 mmol/L、2.0 mmol/L共7个剂量组分别染毒神经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噻唑蓝(MTT)及乳酸脱氢酶试剂(LDH)等方法 检测细胞活力[57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A570值)]的变化.结果 (1)CCK-8法检测结果 显示,250.0 μmol/L~2.0 mmol/L纳米氧化铝染毒组细胞活力(A570值分别为0.878±0.009、0.823±0.016、0.647±0.008、0.594 ±0.013)小于微米氧化铝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0.960±0.008、0.951±0.036、0.833 ±0.008、0.708±0.012)和纳米碳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0.977±0.003、0.973±0.002、0.924±0.006、0.891±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剂量组纳米氧化铝与微米氧化铝比较,t值分别为-0.082、-0.128、-0.186、-0.114,P值均<0.01;与纳米碳比较,t值分别为-0.099、-0.150、-0.277、-0.297,P值均<0.01).(2)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在500.0 μmol/L、1.0 mmol/L剂量下,纳米氧化铝染毒组细胞活力(A570值分别为0.648±0.095、0.575±0.061)小于微米氧化铝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0.830±0.044、0.816±0.014)和纳米碳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0.889±0.009、0.765±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剂量组纳米氧化铝与微米氧化铝比较,t值分别为-0.183、-0.242,P值均<0.01;与纳米碳比较,t值分别为-0.241、-0.190,P值均<0.01).(3)LDH法检测的结果 显示,纳米氧化铝染毒组在125.0 μmol/L~2.0 mmol/L剂量下的细胞LDH释放量(A570值分别为1.862±0.102、1.905±0.066、1.930±0.037、1.946±0.033、1.967±0.068)高于纳米碳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1.484±0.110、1.559 ±0.039、1.663±0.014、1.732±0.076、1.765 ±0.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77、0.346、0.266、0.213、0.202,P值均<0.01);在125.0 μmol/L~1.0 mmol/L剂量下的LDH释放量高于微米氧化铝染毒组(A570值分别为1.578±0.011、1.639±0.025、1.727±0.024、1.808±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4、0.266、0.202、0.172,P值均<0.01).结论 纳米氧化铝对神经细胞活力的影响比微米氧化铝和纳米碳大;LDH方法 比CCK-8和MTT法更加适合检测纳米物质作用后的细胞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