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蒙特卡罗算法在乳腺癌术中放疗(IORT)模型剂量学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CTP的MCBEAM程序建立乳腺癌术中放疗模型,利用MCSIM程序对患者术前CT模拟术中影像模型进行剂量计算,分析其剂量学特点,并对靶区剂量进行优化。结果通过蒙卡计算,优化的乳腺癌术中放疗模型方案为:靶区表面添加2-3 mm等效材料,靶区后缘添加5 mm等效材料再加2 mm铅板,这可以使90%以上等剂量线包绕整个靶区,同时可以消除>110%的热点区域,肺最大剂量<1 Gy。结论蒙特卡罗算法在乳腺癌IORT模型剂量学优化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IORT靶区剂量的计算精度,优化剂量分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0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503例非手术ESCC患者。其中, 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组(联合组)69例, 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434例,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2匹配, 最终得到可供临床分析的患者共168例, 其中, 联合组61例, 同步放化疗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曲线和无进展生存曲线, 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vs. 71.0%, χ2=4.33, P=0.037);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vs. 91.6%, P>0.05)。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8.07个月, 1、3、5年...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miR-424/高迁移率蛋白A1 基因(nigh mobility protein A1,HMGA1)分子轴对乳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4 年4 月至2017 年4 月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经手术切除的50 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miR-424 和HMGA1 mRNA与蛋白在乳腺癌放疗敏感患者和放疗抵抗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不同辐射强度(0、2、4、6 和8 Gy)的60Co γ - 射线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 后,观察细胞miR-424 和HMGA1 的表达变化。向MDA-MB-468 细胞中转染miR-424 mimic/inhibitor 和pcDNA-HMGA1,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法、Transwell 小室法和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iR-424 对辐射处理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24 与HMGA1 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放疗抵抗的乳腺癌患者比较,miR-424 在放疗敏感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HMGA1 低表达(P<0.01)。与0、2 和4 Gy 处理组细胞比较,6 和8 Gy 的γ-射线处理后乳腺癌MDA-MB-468 细胞凋亡率和miR-424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细胞的侵袭能力和HMGA1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424 靶向作用HMGA1 并下调其表达水平。miR-424 通过靶向下调HMGA1 显著抑制MDA-MB-468 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均P<0.01),进而上调MDA-MB-468 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结论:miR-424/HMGA1 分子轴可调控乳腺癌放疗敏感性,过表达miR-424 可增强乳腺癌MDA-MB-468 细胞对γ-射线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或低体重组(n=41)和超重或肥胖组(n=55),正常或低体重组患者的BMI<23 kg/m2,超重或肥胖组患者的BMI≥23 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和临床病理特征与无疾病生存及总体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BM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正常或低体重组和超重或肥胖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0.7%和59.7%(P=0.039),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0%和79.7%(P=0.8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BMI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疾病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T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和BMI是影响患者无疾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与正常或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偿膜下空腔厚度、面积及相邻间隔对浅表组织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Geant4构建加速器模型,将计算数据与测量数据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构建上表面位于加速器等中心的30 cm×30 cm×30 cm水模体及30 cm×30 cm×1 cm水膜,分别设计水膜与水模体紧密贴合和有不同空腔的模型,计算6 MV X线10 cm × 10 cm射野下不同模型水模体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和0.1 cm深度侧向剂量profile (profile1),对比各空腔模型与紧密贴合模型所计算数据。结果 厚度≤0.5 cm时,空腔对最大剂量深度(Dmax)和浅表剂量影响较小,随厚度增加,Dmax增加,0.1 cm深度处PDD (PDD1)迅速减小,profile1自空腔中心至边缘逐渐增加;随面积增加,Dmax先增大后减小,PDD1先减小后增大,面积较小时,自空腔中心至边缘profile1逐渐增加,面积较大时profile1则先减小后增加;空腔间隔≥0.2 cm时基本满足临床要求,≥1.0 cm时影响消失;远离空腔处profile1基本不受影响。结论 摆位时尽量减少补偿膜下空腔,使空腔足够薄、面积尽量小、相距间隔不宜太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咽癌乏氧区MR图像中影像组学特征,为乏氧区识别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18F-FMISO-PET图像和短期内获得的MRI T1、T2、T1+图像。在MR图像勾画GTV,以4h的PET图像为依据勾画乏氧区域(GTV-H),将GTV减乏氧区定义为非乏氧区(GTV-NH)。提取GTV-H与GTV-NH影像组学特征,比较二者影像组学特征在不同MRI序列图像中差异。结果 GTV-H平均值为(10.92±11.02) cm3,GTV-NH平均值为(7.21±5.70) cm3。GTV-H与GTV-NH在MRI-T1中的灰度强度中全域最小值(ID-GM)获得的最大变化率为46%(P<0.05、AUC>0.7、约登系数>0.5);在MRI-T2中的灰度游程矩阵长游程因子(LRE)、长游程高灰度因子(LRHGLE)、长游程低灰度因子(LRLGLE)平均变化率达136%(P<0.05、AUC>0.7、约登系数>0.5);在MRI-T1+中的ID-GM、LRE、LRHGLE、HRLGLE变化率>90%(P<0.05、AUC>0.7、约登系数>0.5)。结论 MRI部分影像组学特征可客观反映鼻咽癌肿瘤靶区乏氧区域,量化和追踪这些特征变化有利于对鼻咽癌乏氧区域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使用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3种布料所致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与年有效剂量。方法首先利用γ能谱仪测量3种布料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然后利用蒙特卡罗软件建立理论照射模型,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男性参考体素模型计算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从而对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和年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在四周包裹和上覆盖的估算模型中,样品质量从135 g至7197 g变化范围内,这些布料所致成年男性参考人皮肤的年当量剂量范围为:155.41~9028.61μSv,一年中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1.91~1234.44μSv。结论含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对人体会产生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咽癌乏氧区MR图像中影像组学特征,为乏氧区识别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18F-FMISO-PET图像和短期内获得的MRI T1、T2、T1+图像。在MR图像勾画GTV,以4h的PET图像为依据勾画乏氧区域(GTV-H),将GTV减乏氧区定义为非乏氧区(GTV-NH)。提取GTV-H与GTV-NH影像组学特征,比较二者影像组学特征在不同MRI序列图像中差异。结果 GTV-H平均值为(10.92±11.02) cm3,GTV-NH平均值为(7.21±5.70) cm3。GTV-H与GTV-NH在MRI-T1中的灰度强度中全域最小值(ID-GM)获得的最大变化率为46%(P<0.05、AUC>0.7、约登系数>0.5);在MRI-T2中的灰度游程矩阵长游程因子(LRE)、长游程高灰度因子(LRHGLE)、长游程低灰度因子(LRLGLE)平均变化率达136%(P<0.05、AUC>0.7、约登系数>0.5);在MRI-T1+中的ID-GM、LRE、LRHGLE、HRLGLE变化率>90%(P<0.05、AUC>0.7、约登系数>0.5)。结论 MRI部分影像组学特征可客观反映鼻咽癌肿瘤靶区乏氧区域,量化和追踪这些特征变化有利于对鼻咽癌乏氧区域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与分段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放疗模式在31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基于CTCAE 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准则评估两种放疗技术的晚期副反应差异。结果:纳入的311例患者中,有195例接受了整体调强放疗,116例接受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整体调强放疗组和分段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DFS分别为88.7%和78.8%(P=0.013),5年OS分别为93.8%和89.4%(P=0.280)。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T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种放疗方式常见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MatriXX验证调强计划时其存在角度响应问题,本工作旨在对MatriXX电离室矩阵中的每个电离室分别进行角度响应修正。方法 在0°机架角且射野开野28 cm×28 cm条件下,用MatriXX测量平面剂量分布,并与计划系统的计算值对比,得到MatriXX中各单元电离室的剂量校准系数。在此基础上,测量不同机架角且开野条件时的平面剂量分布,通过相应计算值对各角度各电离室的测量值进行角度修正。用MatriXX测量实际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比较角度响应修正后和未修正时的验证结论,评价该修正方法的作用。结果 0°机架角时,各电离室的剂量校准系数随X、Y坐标值增加略有增加,平均为1.00±0.01。各电离室的角度响应修正系数在机架角为60°~150°和210°~300°范围内时变化范围大且波动大,且分别在90°和270°附近达到最小。经过修正后的计划验证结论好于未修正的。结论 经角度响应修正后,MatriXX可以更好适用于多机架角IMRT计划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