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京旭  李韧  俞立权  苏丹  徐阳  布洁 《武警医学》2015,26(10):988-990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型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GFR-tyrosine-kinase inhibitor,EGFR- TK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EGFR敏感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给予EGFR- TKI维持治疗。观察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CR 3例,PR 7例,SD 18例,PD 4例。有效率 RR 31.3%,疾病控制率DCR 87.5 %;中位PFS 14.9个月(95% CI:11.93 ~17.87个月);中位OS 25.1个月(95% CI:20.8~29.3个月)。全组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治疗耐受良好。皮疹发生率37.5%,腹泻发生率15.6%。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EGFR敏感突变型患者EGFR- TKI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多发于下肢深静脉,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1]。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较为少见[2]。我科于2011-02收治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血栓形成1例,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的照射技术治疗双眶Grave’s眼病的实施方法及其剂量学优势。方法10例确诊为双侧Grave’ s眼病的患者,均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照射技术、传统的对穿野照射技术以及近年来主流的调强照射技术等三种技术完成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和剂量学参数。结果对于PTV的参数D98%、V95%、Dmean、CI和HI,双侧晶体的参数Dmin、Dmean和Dmax,双侧泪腺的参数Dmin和Dmean,三维适形和调强技术二者与对穿野技术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维适形与调强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PTV的参数D2%和双侧泪腺的参数Dmax,则三种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和调强技术与传统的对穿野技术相比都有着同样的剂量学优势,在患者不愿意接受调强技术昂贵的价格或者没有调强设备的时候,可以用三维适形技术代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晶状体在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的运动范围.方法 对1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勾画晶状体轮廓,分别确定中心坐标位置,进一步模拟分析分次间与分次中的晶状体位移.结果 左右晶状体在分次中与分次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位移.与分次中运动幅度相比,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分次间晶状体运动的幅度均较大.结论 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放射治疗时,不考虑摆位误差影响,仅以分次间与分次中运动幅度而论,晶状体的计划危及器官应在晶状体外延1.5mm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辐射组(不接受辐射),2.5、5和10mW/cm2辐射组(分别接受2.55、、10mW/cm2的微波辐射,6min/次,每周5次,持续辐射30d)。分别在最后1次辐射结束后的6h及7、14、30、601、80d取6只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另取大鼠处死后取胸骨,经光镜和电镜观察骨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5mW/cm2微波长期辐射结束后6h,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数均较假辐射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辐射后60d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数与假辐射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5、10mW/cm2组辐射后180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可见,骨髓造血细胞在辐射后14d变化并不明显,辐射后30d骨髓间质可见明显充血、水肿,辐射后180d可见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明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5mW/cm2微波辐射后7d,电镜下可见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呈凋亡和坏死改变。结论 5~10mW/cm2微波长期(30~180d)辐射可导致大鼠造血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且与辐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会有很多并发症,其中引起眼部的常见病有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活动受限、上眼睑下垂、结膜水肿和充血等,程度较重者,甚至会失明。据武警总医院肘,瘤一科副主任医师赵水喜介绍,眼部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而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活检对恶性肿瘤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的脑膜瘤手术的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7-01至2012-05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2例通过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底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颅底重建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颅底硬脑膜及骨缺损修补效果满意,肿瘤全切率为90.3%.术后无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皮下积液12例.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眼内肿瘤。由于放射治疗导致外观发育不全[1,2]和诱发肿瘤风险[3],因此外照射不再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经历体表解剖定位阶段、骨性解剖定位阶段,发展为基于三维影像重建而实施定位、计划、照射时代。现代放疗技术减少了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外照射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需重新认识[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效果.方法 对19例眼眶横纹肌肉瘤患者给予放射治疗,男10例,女9例.全组中位照射剂量45(32.4~54) Gy,中位随访57.7(29 ~98)个月.结果 3年生存率89%,5年生存率83%;3年无病生存率84%,5年无病生存率78%.其中3例治疗后局部复发,l例远处转移.结论 选择合理照射技术,给予个体化剂量照射,对眼眶横纹肌肉瘤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