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执行控制网络与运动相关脑网络之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性(dFN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0例PD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脑rs-f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提取执行控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小脑网络和基底神经节网络的成分,基于滑动窗口相关法,采用k-means聚类法识别各网络中可重复出现的瞬时功能连接模式,评估各独立组分之间功能连接性的动态变化,计算PD患者动态功能连接的时间特性,即时间分数、平均滞留时间、转换次数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的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动态分析得到执行控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小脑网络和基底神经节网络的5种重复出现的功能连接状态,其中状态3的停留时间更长(t=2.192,P<0.05),整体呈现较为紧密的连接状态。PD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状态3时的网络间功能连接有显著差异(t=2.745,P<0.05)。相比于对照组,PD组中执行控制网络(IC25)与基底神经节网络(IC19)和小脑网络(IC28)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少(t=-2.436...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基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探讨椎动脉夹层与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的关系。方法:将52例椎动脉夹层患者和6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学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对各项特征/指标与椎动脉夹层是否发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两组之间有高血压者的比例(χ2=11.168,P=0.001)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Z=-5.419,P<0.001)和同型半胱氨酸(Z=-4.498,P<0.001)血浆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其它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椎动脉夹层是否发生呈负相关(r=-0.514,P<0.001),同型半胱氨酸与椎动脉夹层是否发生呈正相关(r=0.427,P<0.001)。两组之间血管形态学特征比较,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椎动脉V4段最小弯曲角及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90°者的组内占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9,P<0.001)。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椎动脉V4段最小弯曲角和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与椎动脉夹层的是否发生均呈负相关(r=-0.342、-0.564和-0.593,P值均<0.001)。结论:高血压、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水平是椎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因素,椎基底动脉过度弯曲在椎动脉夹层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