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使用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红外线扫描、超声、钼靶X线摄影、CT、MRI和核医学检查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8月收集了山东省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定位穿刺确定的16例颅内原发淋巴瘤(PCNSL)患者的资料,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刺激性干咳伴右季肋部疼痛1月.胸片示右侧液气胸.胸穿抽出600 ml血浆样液体,胸水细胞学检查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少量间皮样细胞,抗酸杆菌染色(-).胸部CT示右肺上叶纵隔旁分叶状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肺窗其周围可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低剂量紫杉醇(paclitaxel,PTX)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3周联合化疗方案在既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既往用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的MBC患者,PTX120mg/m^2,输注3h,d1,GEM900mg/m^2,输注30min,d1和d8。每3周重复,最多接受6个周期治疗。所有患者均评估不良反应,对至少用过2个周期的患者评估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共完成156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为5个周期。完全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15例(46.9%),有效率59.4%(95%可信区间:42.4%~76.4%),稳定8例(25%),进展5例(15.6%)。有效率在不同年龄组患者、ER(+)和ER(-)患者、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0.2个月,有效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0个月。至随访结束,9例患者仍无进展存活。结论:低剂量PTX和GEM3周联合化疗方案对既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的M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都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卵巢癌肝周转移的CT表现特点;并探讨CT诊断肝周转移灶侵犯肝实质的准确性。方法以89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三位影像科医师对其术前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是否存在卵巢肝周转移、转移灶特点及转移灶是否侵犯肝实质。以术中观察及病理检验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判断CT诊断卵巢癌肝周转移的真实性。结果有36位患者存在肝周转移,转移灶共有58处,其中51处未侵及肝实质,其余的7处侵及肝实质。CT判断卵巢癌患者是否存在肝周转移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98%;CT诊断转移灶是否侵及肝实质的结果与病理检验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CT检查可准确判断卵巢癌是否存在肝周转移,以及转移灶是否侵及肝实质。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结果 33例(89%)表现为边缘规整的结节状或葡萄状,26例(70%)发现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38%)有原发病灶周围的支气管增厚, 11例(30%)有远处转移.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主要为边缘规整的肺结节和明显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另有一部分病例原发病灶表现为葡萄状改变,增强扫描密度增加值多在24~37 Hu之间,较肺腺癌、鳞癌略低.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一医院1994年6月~1998年6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纵隔肿瘤临床资料,对纵隔肿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15例,女5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岁。恶性淋巴瘤4例、畸胎瘤2例、动脉瘤2例、支气管囊肿2例、胸内甲状腺2例、异位巨大胸腺囊肿和胸腺瘤2例、神经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4例。以上病人均行胸部X线正侧位拍片检查,使用100kV高压摄影。CT扫描检查拍有肺窗及纵隔窗片,常规扫描为层厚8mm、间…  相似文献   
9.
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胸膜问皮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中,5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巾弥漫性胸膜增厚42例,局限性胸膜增厚17例;结节状胸膜增厚1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37例,环状增厚10例;胸膜增厚<1 cm者8例,≥1 cm者51例.38例出现胸腔积液.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国内外CT灌注技术及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食管癌、计算机体层成像、灌注"为关键词,检索1991-01—2010-0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61篇和中文文献11篇。纳入标准:1)CT灌注技术的理论基础;2)食管癌灌注参数的意义;3)CT灌注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4篇文献。结果:1)食管癌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和峰值到达时间(TTP)与食管癌微循环情况有良好相关性;2)放疗前后的食管癌CT灌注参数毛细血管通透性(PS)、强化峰值(PEI)有显著差异;3)食管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治疗效果与CT灌注参数显著相关,对放化疗敏感的患者其灌注参数BV、血流量(BF)高于不敏感者,而MTT短于不敏感者;4)CT灌注可以对局部和远处转移的食管癌进行检测和分期。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评价血管生成情况,对食管癌具有诊断价值;也可以评价和预测放化疗疗效,辅助食管癌治疗;同时,CT灌注还是食管癌分期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