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药物口服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HAMA)变化及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和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计70例.通过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35例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即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即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4周、6周,实验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的效果更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碳酸锂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6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氮平片口服,比较两组言语记忆测验评分、注意力测评量表(CPT)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言语记忆测验评分和CP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BRMS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可提高言语记忆测验评分和CPT评分,以及降低BRMS评分和HAMD评分,优于单纯碳酸锂片口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2型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伴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米氮平(30~45 mg·d~(-1))组、舍曲林(125~200 mg·d~(-1))组、心理治疗(每周进行1~2次认知治疗)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测定空腹血糖;另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三酰甘油,比较测定值的变化。结果米氮平组、舍曲林组及心理治疗组分别脱落3例、1例及4例。在整个治疗期间,米氮平组与舍曲林组或心理治疗组比较,总胆固醇均有显著差异(P=0.030,P=0.016),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1.000);3组间相互比较,三酰甘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12周末时,3组间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率有显著差异(χ~2=7.253,P=0.027),且其总体频率的95%置信区间为0~3.0%,米氮平组的升高率最高,且该组的升高率随治疗时点延长逐渐升高;米氮平组内第4、8、12周末分别与基线比较,三酰甘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可导致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且其升高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米氮平对该类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赵绍锋 《中外医疗》2016,(17):129-13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空腹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逐渐降低,各阶段PANS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2、4、8周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6.13±1.16)mmol/L、(6.28±1.13)mmol/L、(6.31±1.03)mmol/L,其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上升,而观察组在治疗后2、4、8周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5.71±0.68)mmol/L、(5.86±0.71)mmol/L、(5.92±0.92)mmol/L,基本保持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较小,在临床用药上应优先选择齐拉西酮。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焦虑、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脱落34例,共完成99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基线、4周末、8周末行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变化,以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AMD-24、HAMA-14评分在治疗4周末、8周末均较基线显著下降(F=1354.384,92.021;P0.01);FT4水平逐渐下降(F=10.275,P0.001),治疗基线与4周末、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FT4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HAMA-14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35,0.312,0.362,0.320,0.360;P0.01)。FT4与HAMD-24体重因子呈负相关(r=-0.281,P=0.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伴焦虑特征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焦虑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处于围绝经期、且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抑郁发作患者,用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其焦虑水平,HAMA-14总分7分时判断为伴有焦虑特征。并收集和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患者组口服可变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并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HAMD-24和HAMA-14),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共入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其中伴焦虑特征者81例(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9例),不伴焦虑特征者52例(无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5例);健康对照者40例。基线时,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组间(P0.01)及组内时点(P0.01)有显著差异,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基线时焦虑组血清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04,P0.01);焦虑组和无焦虑组的血清FT4水平均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其中焦虑组组内各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4.736,P0.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基线时组间效应显著(P0.05),焦虑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00,P0.05),但组内时点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血清FT4水平与HAMD中体重因子评分在基线时、4周末及8周末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HAMA-14总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在基线时均呈正相关(P0.05),4周末及8周末的变化值分别与HAMA-14总分、躯体性焦虑分、精神性焦虑分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显著相关,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改善焦虑症状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