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性,39a,铁路工人,患精神分裂症4a,住院1a来坚持服用氯氮平治疗。2007年8月某日,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体格检查见双下肢肌力为2级,甲状腺功能正常,其余未见任何异;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我院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状况及用药趋势,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调查表对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80例精神病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占73.7%,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占26.3%;单一用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微;应用频度排前3位依次为氯氮平、奋乃静、利培酮;药物剂量〈400mg·d^-1者疗效明显优于〉400mg·d^-1者,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越严重。结论精神科门诊患者应尽量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400mg·d^-1为宜;不主张长期和预防性使用盐酸苯海索;应推广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就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借助正念减压技术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共计纳入对象60例,为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将正念减压技术运用其中,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结合两组患者压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以及SAS评分,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将正念减压技术运用到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中医四诊信息先进性频数分析,保留出现频率 10的四诊信息条目,然后对保留条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结果精神分裂症中医四诊信息可聚为10类,根据判别结果分为病性类的证候要素7项,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火热、痰、血瘀,病位类的证候要素5项,分别为:心、肝、脾、肾。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以痰、火、气、虚、瘀为其主要病机,系统聚类方法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丙戊酸镁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入院治疗的70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选用丙戊酸镁治疗,研究组选用丙戊酸镁与喹硫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后抑郁、狂躁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BR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对抑郁、狂躁状态予以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37.
抑郁症患者有无自杀行为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方法 对 1 992~ 2 0 0 3年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及我院住院病例 ,由 2名主治医师对住院病历进行评估。入组条件 :1符合 CCMD-2 -R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2 HAMD>1 8分 ;3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精神障碍 ;4无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史。符合抑郁诊断病历 2 42例 ,其中男 92例 ,女 1 5 0例 ,有自杀行为者 (简称“自杀组”) 1 0 5例 (占 43 .4% ) ;无自杀组 (简称“无自杀组”) 1 3 7例。结果 自杀组中 ,生活事件作为诱发自杀因素中最为多见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9.3 42 ,P<0 .0 0 5 ) ;就临床症状而言 ,绝望、自责自罪、焦虑、妄想及早醒等以自杀组显著较多 ( P<0 .0 0 5~ 0 .0 5 ) ,自杀组女性多于男性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而两组疗效、住院天数及病程无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对抑郁症有自杀行为者应进行积极防范和治疗 ,特别对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及睡眠障碍 (早醒 )、焦虑、绝望、自责自罪、妄想等症状者 ,应引起社会、家庭及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8例产后抑郁症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的抑郁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张晓丹  姚俊瑞  程振卫 《中国校医》2020,34(2):135-136,160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精神分裂(SP)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SP患者92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2组均实施MECT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临床疗效(PANSS评分)、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结果 干预结束后,观察组PANSS评分(65.19±4.96),较对照组(87.84±5.73)低,且总依从性(95.65%)高于对照组(76.09%,P<0.05);观察组干预结束后HAMA评分(10.27±1.75)、HAMD评分(11.62±3.05),低于对照组的(15.84±2.62)、(16.33±4.97)分(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治疗SP,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强化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观察组,另以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应用前2015年1~12月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为(90.21±1.25)分,实验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为(95.51±2.34)分,同时实验组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得分、护理病历书写得分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护理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的运用可有效实现对精神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