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目的 利用生化质控新批次数据累积,运用生物学变异和卫生部行业标准的不同允许总误差,用以验证何种质量标准适合该室当前质量,建立相应的质控规则进行质量管理。方法 收集四个月室内质控数据,结合生物学变异计算相对应档次的变异系数(CV)及允许总误差(TEa),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目标》的允许总误差,计算各项目的西格玛值并利用第三代Westgard Sigma规则确定控制规则、控制检测数(N)以及指定可以检测病人样品运行量大小的SQC事件频率; 同时利用质量目标指数(QGI),对实验室未达到质量检测能力的项目提供优先改进方案。结果 利用生物学变异计算出相应项目的σ值,σ<2:TP,CHE,LDH; 2≤σ<3:ALT,CREA,ALB; 3≤σ<4:AST,UREA; 4≤σ<5:ALP,GGT; 5≤σ<6:Tbil,UA; σ≥6:无。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计算出的相应项目σ值,2≤σ<3:UREA,CREA; 3≤σ<4:ALT,TP; 4≤σ<5:AST,ALB; 5≤σ<6:Tbil,GGT; σ≥6:ALP,CHE,UA。结论 当前实验室生化项目适合利用卫生部行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使用适合的质量目标等级建立质控规则,利用质量目标指数分析进行优先改进; 但部分项目并不能达到QC方法与每批可以检测样品数的完美结合,只能以此作为参考; 另以生物学变异的最佳水平作为长远目标,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较早孕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孕35周前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发生 PPROM 的因素:感染15例(35.7%),胎位异常6例(14.3%),双胎妊娠5例(11.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14.3%),胎盘位置异常3例(7.1%),羊水过多2例(4.8%),外伤1例(2.4%),原因不明4例(9.5%)。结论:较小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多次妊娠、双胎、阴道炎、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胎膜早破发生的不同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全面分析利弊,合理治疗,以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及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3.
侯艳琼  罗红 《四川医学》2014,(4):428-43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复苏周期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冷冻-复苏患者2 021例,其中单囊胚复苏移植组(A组)326例,双囊胚复苏移植组(B组)1 695例。比较单/双囊胚复苏移植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新生儿情况分析。结果:A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产率、多胎率、低体质量儿率分别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早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身长以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能够明显降低多胎率及产科风险。  相似文献   
75.
沈祥丽  张勇  柳怡  张勇武 《广东医学》2016,(23):3561-3564
目的 探讨宫内膜样腺癌(EEC)和子宫内膜增生(EH)组织中叶酸受体-α(FR-α)、叶酸受体-β(FR-β)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长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EC组织84例、EH组织107例及正常子宫内膜(NE)组织30例中FR-α、FR-β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EEC组织中FR-α、FR-β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关系.结果 FR-α在EEC、EH、NE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68/84)、28.97%(31/107)和0(0/30),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β在上述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3.33%(28/84)、0(0/30)、0(0/30),FR-β阳性表达率在EEC中明显高于EH和NE组织(P<0.05),而EH、NE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组织中,FR-α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FR-β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EEC组织中,FR-β阳性表达率均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0.711,P<0.05).结论 FR-α、FR-β在EEC中表达显著增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EE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案例进行了分析,包括过敏反应的产生至消退。最后探讨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减少患者对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晏云 《华西医学》2008,23(2):264-26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前高危因素,寻求降低窒息发生率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出生的1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1)5620例活产新生儿中窒息的发生率2.99%,窒息儿中产前高危因素依次为胎心异常(增快、减慢)、羊水异常(胎粪污染、过多、过少)、各种原因剖宫产、脐带问题(脱垂、绕颈、扭转、受压、过短)、母贫血、早产、胎膜早破、母患ICP、头盆不称、臀位或其他异常先露、胎盘异常(前置、早剥等)等等。(2)前10位产前高危因素窒息组与非窒息组(对照组)对照比较,其中胎心异常、羊水异常、早产3因素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产前高危因素可在产前提供预警,但不意味一定发生窒息;胎心异常和羊水异常与窒息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输血量变化及治疗方法进展。方法相隔10年收集我院两个时间段的所有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两年间9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A组)和2011年1月至12月1年内的15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B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前3位原因没有变化。A组和B组产时出血量分别为(935.8±863.1)、(520.4±350)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32.6±163.2)、(36.5±186.0)mL,无统计学差异(P=0.43),A组和B组产后24 h总出血量分别为(1006.3±876.0)、(817.6±419.1)mL,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32例出血>1000 mL,B组29例出血>1000 mL,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58例输血,平均输血量(815.5±612.1)mL;B组50例输血,平均输血量(665.8±501.3)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出血基本处理方法仍旧是按摩子宫、应用缩宫素等,其他药物10年前应用麦角较多,10年后应用欣母沛和益母草针比例较高,且开展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子宫缝合方法的改进。A组子宫全切1例,次全切3例,B组1例子宫全切。结论 10年来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无明显变化,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科手术质量提高,新药使用等显著减少了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减少了输血量,子宫切除病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地诺前列酮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两组的引产结果(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妊娠结局(剖宫产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后12 h的宫颈Bishop评分[(8.8±2.3)、(6.1±1.9)分]均较用药前[(3.7±0.4)、(4.1±0.6)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P〈0.05),用药至临产时间[(16.2±4.3)h]显著短于对照组[(34.2±9.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发生率(31.11%)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P〈0.05),两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过强、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确诊为"不孕不育",于2013年3月5日到我院行试管婴儿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治疗期间经诊断有"盆腔炎",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2013年4月16日于门诊首次用药过程中出现颈部瘙痒发红,立即停止灌肠,10min后出现颜面及颈部肿胀、视物不清、胸闷、呼吸困难,患者意识清楚、呼吸急促、四肢散在皮疹,考虑为中药灌肠引发的急性过敏反应。立即行抢救,床旁心电监护示P:118次/min R:30次/min BP:83/54mmhg SPO2:99%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面罩吸氧、分别给予地塞米松10mg ivgtt、非那根25mg im、5%GS加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