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51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32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吴经江  郭杰  邢燕 《四川医学》2006,27(7):710-710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68例给予咪唑斯汀10mg,1次/d,共28d。对照组62例口服西替利嗪10mg,1次/d,共28d,评估疗效。结果治疗28d有效率89.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咪唑斯汀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2.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组患儿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4~8mg/(kg.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1~2g/d静脉滴注,3d后观察热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76.7%,P<0.05,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琥宁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33.
腹部卒中1例     
患者,男,57岁。因腹痛伴头昏乏力3d入院。1年前测血压偏高,未经治疗,无外伤手术史。查体:T36.4℃,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10/60mmHg。急性病容,面色苍白,腹部丰满,无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移浊阳性,肠鸣减弱。血常规:Hb 105g/L,WBC 35.6×109/L,N0.90。腹部CT示:腹腔积液,右中腹部软组织块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诊断腹腔内出血。于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中见升结肠系膜有一个20cm×20cm大小血肿。清除血肿后,发现结肠中动脉右分支破裂出血,予以结扎止血。右半结肠色泽正常,腹腔积血及血凝块共计3500ml,输…  相似文献   
34.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0%,在不明原因不孕女性中则高达70%~80%,成为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和特征是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剧,月经异常,不孕和性交痛,盆腔包块。祖国医学典籍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有关论述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徵瘕”等篇中。目前尚无满意与特效的治疗药物,即使手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非压迫性腰椎神经根炎经CT导向下微创治疗后神经根病理转归及神经根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9只经CT导向下非压迫性神经根炎造模成功14 d后,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实验猪L_(2~3)、L_(3~4)及L_(4~5)双侧神经根旁注入相应药物进行治疗。每组分别于术后3、7及14 d行DTI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实验动物,取相应双侧神经根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3、7、14 d神经根FA值及神经根TNF-α平均光密度值的组间、组内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神经根FA值与神经根TNF-α平均光密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消炎液治疗组神经根FA值及TNF-α平均光密度值治疗后下降趋势最明显;脉络宁治疗组于治疗后14 d神经根FA值及TNF-α平均光密度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根FA值与TNF-α平均光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CT导向下硬膜外注射消炎液可改善实验猪非压迫性神经根炎的炎症程度,且FA值可作为无创性客观评价其病理转归的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护理的新生儿中抽取96例,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在护理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的不安全事件情况和家属满意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并判断不安全因素分析的具体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在住院时间上要少于对照组新生儿.在感染例数上,观察组出现了2例,而对照组出现了7例.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的满意度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新生儿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不安全因素分析可以有效地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并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因此该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被推广使用,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7.
何治平 《现代保健》2012,(11):82-83
目的:对200例乳腺包块检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瘤性质的识别价值。方法:采用麦迪逊SA-9900MT彩色多普勒高频模式,采用环绕四象限、乳晕、腋窝扫查乳腺包块性质、大小。结果:体检200例,包块中筛选乳腺肿瘤76例,其中,病灶小于3.0cm占64.7%,小于2.0cm占21.6%,小于1.0cm占13.8%。好发部位外上象限占60.5%,跨象限占34.2%。边界清楚占28.0%,边界不清楚占72.0%。形态蟹足样占38.0%,极低回声占62.0%,后方回声衰减占68.0%,血管供血丰富的占56.0%,较丰富者占33.0%,肿瘤内血管高速者占72.0%,高阻力指数占78.0%。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能比较准确地识别乳腺肿瘤性质,评估良、恶性性质,为临床乳腺病变的早期检出提供依据,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8日—2011年2月4日我院职业暴露伤害职工资料14例,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类型、暴露源情况、初步处理及进一步处理情况、暴露后检测追踪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57.14%;暴露类型为针刺伤10例,黏膜暴露4例;暴露源明确污染的12例,占85.7%,暴露源不清的2例,占14.3%;职业暴露后71.42%的暴露者进行了局部挤压冲洗消毒,28.57%进行了黏膜冲洗,85.71%的暴露者进行了血液检测,42.86%的暴露者注射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14.3%的暴露者进行了抗病毒或抗生素预防用药;追踪结果显示:我院职工职业暴露后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制定和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39.
余琨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81-298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在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后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80例带管出院肺癌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详细的院外导管护理指导,并电话随访其在院外期间采取何种护理方式,有无并发症等,并通知其每周来医院进行1次专业的导管护理。结果 1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经过相应的护理及对症治疗后,除1例因机械性静脉炎拔管、1例因穿刺点感染拔管外,其余11例均得到改善。结论肺癌患者带管出院后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问题,但通过对患者的指导、责任护士电话随访及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导管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成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冠动脉正常解剖变异与开口变异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8月我院1167例成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冠状动脉分布、走形解剖变异与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进行总结分类。结果:1167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22例,总检出率1.88%。结论:成人冠状动脉存在分布变异与开口变异,总检出率为1.88%,以左侧冠脉起源变异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