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保肝药,研究表明其对CYP450s酶活性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短期给药可抑制CYP450s活性,而长期给药可诱导CYP450s活性。异常高表达的CYP450s活性是活性代谢产物致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五味子长期用药后对活性代谢产物致肝损伤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该研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APAP,可经活性代谢产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为模型药物。通过动物整体实验评价五味子长期给药后对APAP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五味子提取物(0. 5~2. 0g·kg-1)灌胃给予SD大鼠21 d后,大鼠肝脏组织5种CYP450s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同时Nrf2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如GLCc,GLCm,GST,HO-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GST和SOD活性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五味子提取物给药结束后,单次灌胃给予APAP(500 mg·kg-1,诱发急性肝损伤剂量)后,五味子呈剂量依赖性逆转APAP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逆转ALT,AST,MDA水平升高(P <0. 05),升高GSH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以及降低肝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此外,LC-MS/MS含量检测显示五味子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肝组织中APAP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生成量(P <0. 05)。上述结果表明五味子(0. 5~2. 0 g·kg-1)长期给药虽然可上调CYP450s活性,导致APAP活性代谢产物生成量增加;但其同时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GST等抗氧化酶表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GSH水平,最终可保护APAP导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2.
精彩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保证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3.
精品课程建设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14年获批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校内精品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就课程组在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4.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直接相关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或)肾功能衰竭。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愈趋于年轻化。痛风患者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在简述系统评价操作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发现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为痛风的治疗研究提供相关线索、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5.
该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炎症改善分析-分子作用机制探索”等多个层面,研究大黄有效组分大黄酸与大黄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酸-大黄素”联合干预UC作用机制,筛选出52个潜在靶点,主要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microRNAs以及细胞凋亡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报道与UC密切相关,为最佳的候选联合治疗通路;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经典UC小鼠模型,记录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酸组、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药物给药后各治疗指标差异,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和大黄素联合用药组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结肠组织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以上所有指标均较大黄酸/大黄素单独用药组效果更好;结合金氏Q值法评价其联合作用,其在结肠长度、TNF-α、IL-6、IL-1β、MPO、p-PI3K/PI3K及p-AKT/AKT的作用效果均大于1.15,说明大黄酸与大黄素具有协同作用。研究显示大黄酸与大黄素具有协同治疗UC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及下调促炎因子有关,是值得关注的治疗UC新组分。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通过应用A20治疗OVA诱导幼年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探究A20对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BALB/c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20蛋白20μg+2 mg Al(OH)3治疗组、A20蛋白50μg+2 mgAl(OH)3治疗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组小鼠用OVA致敏、滴鼻激发。治疗组用不同剂量A20蛋白腹腔注射治疗。对各组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gG2a和IgG1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TNF-α、IFN-γ、IL-10、TGF-β的含量,小鼠脾细胞中表达IL-10和TGF-β的Treg比例进行检测,对BALF中炎性细胞进行计数、分类,对肺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特异性IgE、IL-4水平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切片中炎症反应较重。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gG1、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和TGF-β产生显著增加(P<0.05),CD4+IL-10+Treg和CD4+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5(OH)维生素D[25(OH)D]及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与病情严重性及愈合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DFU患者为DFU组,同期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T2DM组,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NC组。比较各组对象临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指标[TGF-β1、25(OH)D、VitB12]水平;DFU组再按照Wagner标准分为1级(n=21)、2级(n=38)、3级(n=32)、4级(n=43)、5级(n=26)5个亚组,比较5个亚组患者血清TGFβ1、25(OH)D、VitB12水平;Pera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GF-β1、25(OH)D、VitB12水平与Wagner分级的相关性;随访足溃疡愈合状况,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清TGF-β1、25(OH)D、VitB12对DFU愈合率的影响。结果:T2DM组及DFU组患者FPG、HbAlc、TG、HOMA-IR及血清TGFβ1水平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总结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第4季度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情况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对策和建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用Whonet 5.6软件对医院2020年第4季度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细菌耐药性超过30%的抗菌药物品种做出预警提示,对细菌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则筛选出来推荐临床优先选用。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率超75%,应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苯唑西林敏感性高,可优先选用。对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75%,应避免选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性高,可优先选用。对大肠杆菌:氨苄西林耐药率超过75%,应避免选用;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分别为98.40%和97.6%,可优先选用。对肺炎克雷伯菌:本院常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较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性高,可优先选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本院整体耐药率较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可优选。结论:临床医生应...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究阿魏酸在减轻大鼠脑梗死过程中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和神经元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以及阿魏酸25、50、100 mg/kg组。采用Longa线栓法构建脑梗死模型,梗死期间,模型组尾iv生理盐水,阿魏酸组分别尾iv 25、50、100 mg/kg的阿魏酸治疗,尼莫地平组尾iv 20 mg/kg尼莫地平,给药3 d。完成给药后24 h,对各组大鼠开展神经功能评分,完成后取大鼠血液检测外周血糖值,再通过PET/CT实验检测缺血区葡萄糖摄取水平。将大鼠处死后全脑组织进行TTC染色,取缺血核心区组织,通过比色法检测AT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U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出现明显梗死区域,缺血核心区葡萄糖摄取量减少,ATP含量降低,GLUT1、GLUT3、PFKFB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50、1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区域面积占比减少,缺血核心区葡萄糖摄取量增加,ATP含量升高,GLUT1、GLUT3、PFKFB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阿魏酸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与尼莫地平相似,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促进葡萄糖向中枢神经元转运,提高葡萄糖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20.
何路生  张婷  张丽  许军  黄晨  傅静 《职业与健康》2023,(8):1021-1025
目的 了解泸州市城镇老年群体健康适能(生理、心理、社会)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5—9月,采用分层随机和方便抽样法抽取老年人口1 227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适能评定中总体适能得分为(62.35±10.34)分,生理适能得分为(55.43±13.07)分,心理适能得分为(69.49±12.60)分,社会适能得分为(64.40±12.66)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个人月收入、职业的老年人健康适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抽烟频率、饮酒频率、运动频率、患慢性病数量、健康关注度、与子女见面频率、兴趣爱好、挫商能力、重大创伤事件、人生态度、生活满意度及有无重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健康适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抽烟频率、运动频率、患慢性病数量、健康关注度、子女见面频率、兴趣爱好、挫商能力、心理创伤事件、人生态度、生活满意度及重大生活事件均是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泸州市城镇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低于全国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