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0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64篇
口腔科学   844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1407篇
预防医学   89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99篇
  4篇
中国医学   625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91.
虾青素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乙醇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 mg/kg)以及虾青素低、中、高剂量组(10,15,2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各剂量虾青素均能升高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降低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虾青素对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统计分析了中国科协所属898种科技期刊中448种自建网站期刊的上网形式、地区、学科和类别分布,不同类别期刊自建网站上提供的有关期刊的各种信息,期刊内容(目次、摘要和全文)的在线发布情况,网站具备期刊稿件的在线处理功能(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等),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功能等。统计分析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的上网情况。讨论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的目的,指出自建网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类别科技期刊的上网策略。  相似文献   
993.
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弯曲根管后的损伤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ProTaper机用镍钛锉在预备弯曲根管后的损伤,以指导临床安全使用。方法选择13套新的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弯曲根管,A组6套用于预备中度弯曲根管,B组6套用于预备重度弯曲根管,另外1套作为对照组。每预备1个根管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镍钛锉出现磨耗、缺损和分离的情况。选取预备5、10、20个根管后,而且在立体显微镜下检测完好的S1、F1两根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螺纹表面状况。结果A组ProTaper机用镍钛锉在使用至12个根管后逐渐出现异常;B组在使用至7个根管后逐渐出现异常。在两个实验组中,立体显微镜下未发现磨耗、缺损或分离的锉,在扫描电镜下也可见表面有微裂;随着预备根管数的增多,锉尖微裂增多,先加深后变平;切割刃的微裂逐渐加深延长,使用20次后微裂越过切割刃。结论预备重度弯曲根管较中度弯曲根管易造成ProTaper机用镍钛锉的损伤。使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中度弯曲根管时不宜超过12次,预备重度弯曲根管时不宜超过7次。应用立体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磨耗及缺损,可以预防临床使用中镍钛锉的突然分离。  相似文献   
994.
13名女性自9.5至15.5岁自然生长中下颌骨旋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女性个体自9.5至15.5岁拍摄头颅侧位片的重叠研究,探讨面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的旋转。方法选择美国密西根大学生长发育中心收集的Dr. Mathews长期追踪观察的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高加索人种女性9.5~15.5岁拍摄的头颅侧位片,以种植体作为标志点,重叠并描记所有头颅侧位片。通过Dentofacial Software完成头影测量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对不同年龄段的面部生长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加索人种女性9.5~11.5岁时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升支和下颌种植体平面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11.5~13.5岁时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升支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13.5~15.5岁时后面高、下颌平面角、下颌种植体平面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下缘的改建会引起下颌骨的整体旋转。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顺利安全进行。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CT引导下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12例临床病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护理常规及粒子植入特殊护理,同时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结果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穿刺精确,粒子空间排布均匀;全麻下手术创伤小、技术安全,患者容易接受;术后随访中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满意100%。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术中护理,除应做好常规护理外,还要加强在CT室手术安全的护理,特别是在CT扫描时要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穿刺部位和穿刺针是否渗血、穿刺针是否排列有序,有无移位。同时,还要做好手术环境放射监测及手术人员的安全防护等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96.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新型医院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与医院每个临床及辅助科室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具有工作量大、器材设备种类繁多,无菌要求高等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更新管理模式是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7.
崔洁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813-1814
<正>颧骨位于面中部侧方最突出的部位,是颌面部创伤中较易发生的骨折部位之一,眶骨与颧骨解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常受累发生骨折[1]。陈旧性  相似文献   
998.
口服避孕药对子代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甾体避孕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女性避孕方法 ,自70年代以来 ,陆续有避孕药或妊娠试验药物使用后发生先天畸形的报道 ,引起人们对甾体避孕药对子代安全性影响的关注。做为外源性激素 ,理论上可直接作用于胚胎 ,引起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或造成胎儿生长发育的异常。但应该强调的是 ,其致畸作用更主要地取决于药物的成分、剂量和用药途径及用药的时期 (孕龄 )等。胚胎从着床至大多数器官原基形成的阶段 ,即妊娠的 3~ 8周 ,是人胚胎的器官形成期 ,在此期间 ,胚胎对大多数致畸原都很敏感 ,被称为致畸敏感期。国外对 70余种避孕药、孕激…  相似文献   
999.
宫内节育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殖医学杂志》创刊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计划生育和避孕技术的文章共 180余篇 ,其中宫内节育器 2 3篇 ,口服避孕药 10篇 ,皮下埋植剂 10篇 ,流产 37篇 ,紧急避孕 39篇 ,输卵管绝育术 15篇 ,男性避孕 31篇 ,其他 2 2篇。其中有 2 3篇发表在英文版增刊上。1996年的英文增刊刊登了与 WHO联合召开的紧急避孕专题研讨会的所有文章 ,共 14篇。这些文章内容丰富 ,有论文专著 ,有进展综述 ,有基础研究也有临床分析 ;有专家对当前主要问题的评述 ,也有国际、国内研讨会的纪要 ,也有特殊病案的报道。有些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例如 1996年有关紧急避孕的国际研讨会的英文版包含了国内外近 2 0名专家的论著 ,对推动我国紧急避孕的临床服务和研究起了很大作用。这对在 1998年与洛氏基金会合作开展低剂量米非司酮紧急避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又如 1997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一月一次的长效口服避孕药是接受了 WHO的委托和资助写成的综述 ,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少国际组织 ,FHI、CONRAD和一些国家尼泊尔 ,柬埔寨都很感兴趣。不少全国性的文章首次发表在生殖医学杂志 ,如最初的全国性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文章 ,三种埋植剂的比较研究 ,男性激素避孕的文章均在本刊发表 ,对国内的服务和研究工作起到了指导性意见。因限于篇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K- h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ESCs; K-h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Ca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的过程是从h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