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1篇
  6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 阐明东莨菪碱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可能脑区和靶点。方法 明确东莨菪碱的抗抑郁样作用:将正常Sprague Dawley (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东莨菪碱组和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腹腔注射25 μg/kg东莨菪碱或等体积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4 h后进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以评价东莨菪碱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明确东莨菪碱发挥抗抑郁效应的脑区:在腹腔注射25 μg/kg东莨菪碱前1 h向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立体定位注射γ-氨基丁酸-A (γ-aminobutyric acid-A,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1.25 μg,24 h后观察东莨菪碱的行为学效应是否被阻断;探索东莨菪碱抗抑郁的作用靶点:通过微量给药系统分批次分别向大鼠侧脑室注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2,M2)选择性拮抗剂(methoctramine,MCT)0.5、1和2 μg,对照组均给予2 μL 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4 h后利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测试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4 h后,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旷场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mPFC注射Muscimol可明显增加东莨菪碱组大鼠的不动时间(P<0.01),旷场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侧脑室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相比,0.5 μg MCT不影响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P>0.05),1 μg MCT可明显降低影响大鼠不动时间(P<0.01),而2 μg MCT则可明显增加影响大鼠不动时间(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能通过阻断mPFC的M2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首发Tourette综合征(TS)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脑低频振幅比率(fALFF)特征。方法:对16例首发TS患儿(TS组)进行fMRI扫描;计算0.01~0.1 Hz频段fALFF值,并与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16人)比较。结果:TS组fALFF值在左侧梭状回(t=4.36,P0.05)、右侧壳核(t=3.81,P0.05)脑区明显强于对照组;左侧额下回三角部(t=-6.13,P0.05)、右侧额中回(t=-4.35,P0.05)、左侧额上回(t=-4.51,P0.05)、左侧枕中回(t=-6.13,P0.05)、左侧罗兰迪克岛盖(t=-4.58,P0.05)、右侧罗兰迪克岛盖(t=-4.28,P0.05)脑区明显弱于对照组。结论:首发TS患者存在多部位脑功能活动的异常。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中国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NOS文献质量评价7~9分,均为高质量文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荟萃分析:6~11岁男童体诉因子得分留守组高于非留守组(MD=0.99,95%CI:0.20~1.77,P=0.01);6~11岁女童分裂强迫因子得分留守组高于非留守组(MD=1.52,95%CI:1.44~1.60,P0.01)。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荟萃分析:留守组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组(P均0.01),而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非留守组(P0.01)。Rutter儿童行为问卷(Rutter)荟萃分析:留守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组(OR=3.94,95%CI:2.30~8.43,P0.01)。结论留守可增加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留守可能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行为方式及人格特征,从而导致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且留守对低龄儿童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彦恒老师治疗精神病的中草药内服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频次超过1 400次的药物主要有川芎、丹参、石膏、珍珠母、菊花,频次在1 400~900次的药物有山茱萸、何首乌等。高频次药物组合有:川芎-丹参、川芎-石膏、川芎-珍珠母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有:香橼-焦曲-佛手、杏仁-薄荷-辛夷、杏仁-薄荷-桑叶等。结论王彦恒治疗精神病处方的常用治法为,活血与清热并用,活血与镇肝合用,活血、清热、镇肝合用,活血凉血与补肾合用,活血与安神合用,活血、清热、补肾合用,说明活血、清热、镇肝、补肾、安神为治疗精神病的法则。  相似文献   
45.
英国精神科医师培训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制度体系。我国的精神科医师培养路径尚不规范和完善。本文对英国的精神科医师培养体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精神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6.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 000,即每年大约有703 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遗传等多种相关因素,本文旨在针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包括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磁共振研究、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神经认知研究、机器学习、生态瞬时评价及数字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自杀风险早期识别指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预后及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的损害 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 以及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均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并影响认知功能的发展。本文从精神 分裂症认知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联系、病理研究及干预性研究 3 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为 减轻和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下法是中医特色治法之一,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完善和成熟。从金元时期三化汤及三一承气汤的提出,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至现代中风病诊疗规范中星蒌承气汤的推广应用,应用下法治疗中风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下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下法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灵活运用,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中医四诊信息先进性频数分析,保留出现频率 10的四诊信息条目,然后对保留条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结果精神分裂症中医四诊信息可聚为10类,根据判别结果分为病性类的证候要素7项,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火热、痰、血瘀,病位类的证候要素5项,分别为:心、肝、脾、肾。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以痰、火、气、虚、瘀为其主要病机,系统聚类方法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现代精神病学视角认识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认为抑郁症的临床辨证当以核心的精神症状为主,根据诊断类型不同、严重程度不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双相抑郁,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阳亢,临床当以益阴调阳为主;对于单相抑郁的中、重度类型,可采用温阳开郁的治法;对于有明显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可借助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来探讨抑郁症的先天禀赋与其发作的关联性。此外,抑郁症治疗的疗效评价当以西医的疗效标准去评价,而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疗程,则需要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