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81.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右侧太溪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太溪穴与非穴的不同。方法:将24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太溪穴组和非穴组,分别给予针刺右侧太溪穴和非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及出针后3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太溪穴激活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额内侧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3。针刺非穴激活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小脑。结论:与针刺非穴比较,针刺太溪穴靶向性激活了MCI患者病变脑区,且对相关脑区具有整体性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正常人在电针不同穴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部激活区的差异,研究影响吞咽功能穴位特异性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招募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抽签选取电针人迎穴和廉泉穴(治疗穴)或条口穴和地机穴(对照穴),电针穴位后取出电针,进行吞咽任务(包括吞咽准备及吞咽动作)扫描;3天后再选取另一组穴位电针后进行相同模式的扫描.分析治疗穴数据集和对照穴数据集,获得两组穴位电针后执行吞咽任务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 结果 治疗穴电针后执行吞咽准备时,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两侧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颞中回、小脑、脑干、左侧的顶下小叶、缘上回;治疗穴电针后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两侧的中央前回、右侧的颞上回和小脑.与对照穴比较,电针后治疗穴执行吞咽准备时的差异脑激活区为顶上小叶;执行吞咽动作时差异脑激活区集中在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后扣带回、楔叶.结论 电针人迎穴与廉泉穴可募集大脑对侧更多的脑区参与完成吞咽动作,提高全脑的协同性和代偿功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3.
用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的时间簇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簇分析方法(The temporal clustering analysis,TCA)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大脑激活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大脑激活的空间和时间信息。该方法是基于每个时间点上达到最大值或极值的像素的个数或灰度值,从而得到TCA时间曲线。根据TCA时间曲线,大脑激活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得到。该方法具有算法容易实现、计算量小等优点,但其灵敏度低并且在处理全脑数据时执行速度比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84.
纳米氧化铁黄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铁黄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5g/kg剂量的纳米氧化铁黄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观察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纳米氧化铁黄染毒小鼠除血清总胆红素(T-BIL)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外(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氧化铁黄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5.
箬叶多糖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艾滋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箬叶多糖及其衍生物硫酸酯多糖和硒酸酯多糖对小鼠艾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 L P B M5 鼠白血病病毒( Mu L V) 感染 C57 B L/6 J 小鼠的方法建立艾滋病模型。结果 硫酸酯多糖50 mg·kg - 1·d - 1(ip) 具有较好地抑制小鼠脾肿大、血清 Ig G 增高的作用,硒酸酯多糖在两种给药方式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还首次发现感染小鼠出现 G S H Px 活力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升高,这与 H I V感染的病人的症状是一致的,硒多糖对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多糖经硫酸酯化、硒酸酯化等化学修饰后,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作为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微量元素硒和多糖类可能对 H I V 感染的病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6.
我们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观测了严新发功对^241Am衰变α径迹的影响。共进行4轮实验,第1、2轮为近距离发功,第3、4轮为远距离,第3轮实验得不到有统计意义的结论,但第1、2、4轮的实验结果表明,气功外气使所观测到的^241Am衰变的α径迹发生了极其显著的改变(α〉10^-10)。  相似文献   
87.
部分纳米材料的纳米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在简述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寸下物质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后,将主要集中讨论部分纳米物质在生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上所产生的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最后将介绍纳米生物学效应的正向利用和纳米毒性的消除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同时针对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这个新的交叉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手持式γ探测仪对荷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裸鼠进行体表放射免疫探测,为临床应用放射免疫引导外科手术(RIGS)提供了依据。以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CL-3,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CL-3F(ah′)2片段,Iodosen法以125I标记CL-3及其F(ab′)2。两组荷瘤裸鼠注射标记物后分别于24、48、72、96、120、144和168h以手持式γ探测仪(HHGD-I型)进行体表探测,测定T/N比值。125ICL-3组T/N比值在1.22~3.79之间,第168小时最高;125ICL-3F(ab′)2组T/N比值在2.0~4.5之间,第72~144小时最高。结果表明,荷瘤裸鼠腹注腔射125ICL-3及125ICL-3F(ab′)2后标记物能特异性地浓集于肿瘤组织,以手持式γ探测仪进行体表探测T/N比值有明显意义,能明确定位肿瘤。F(ab′)2用于RIGS裸鼠实验效果优于完整抗体。  相似文献   
89.
纳米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米粒径铁粉经口染毒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 40只CD小鼠随机均分(雌雄各半)为对照(Control)组、微米粒径铁粉(Micro-Fe)组、微米粒径氧化铁粉(Micro-Fe2O3)组和纳米粒径铁粉(Nano-Fe)组.将以上材料制成水溶液,以羧甲醛纤维素为辅剂,以5 g/Kg体重剂量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处死,分别测定脏器系数,取血分离血清,测定LDH及其同工酶、α-HBDH活性变化.结果 Micro-Fe、Micro-Fe2O3和Nano-Fe组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组小鼠血清α-HBDH活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Fe组小鼠血清LDH3明显低于Micro-Fe组,但与Control组和Micro-Fe2O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Nano-Fe组小鼠血清LDH4和LDH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铁摄取可能对小鼠血清LDH具有一定抑制效应,Nano-Fe对血清LDH同工酶的影响与Micro-Fe和Micro-Fe2O3有所不同,血清LDH同工酶分析可能比血清LDH能更好地反映Nano-Fe对生物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把时间簇分析方法和SPM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时间簇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使得基于SPM的时间簇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出大脑激活的时间曲线。方法:先用SPM得到相应的大脑激活,然后再对激活脑区进行TCA处理,就可以得到激活脑区的时间曲线。结果:用基于SPM的时间簇分析方法对一组视觉的fMRI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出对应于刺激的四个明显的激活峰。结论:基于SPM的时间簇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比以前的时间簇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能够用于检测大脑激活的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