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动物正电子断层扫描仪(Micro-PET)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基于临床PET技术发展起来的Micro-PET(micr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它可以实现对小动物的活体扫描和定量分析,从而取代传统的解剖大量动物进行实验的方法。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在疾病诊断、药物研究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已有单位(中科院高能所)从事Micro-PET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为早期诊断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25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及颅内注射IBO制作AD模型。对两组大鼠的脑区进行PET扫描,所得图像数据资料用SPM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右顶叶及左纹状体,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边缘系统。结论顶叶葡萄糖代谢降低为AD的PET特征征象,可用于协助A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I脑线性测量方法对早期Alzheimer's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轻度痴呆的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纵裂宽度,大脑横径,侧脑室额角宽度,双额指数,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海马高度,脉络膜裂宽度和颞角宽度等指标测量。结果:显示颞角增宽是鉴别AD与正常老年人最敏感的指标,结合应用脉络膜裂宽度,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和大脑横径等指标诊断AD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5.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7%。结论:MRI线性测量海马和颞叶萎缩是早期诊断AD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中的数据校正常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中各种校正的意义及常见算法,这些校正包括归一化校正,衰变校正,散射与衰减校正,活度刻度等。对校正算法的最新进展和PET相关设备中的校正算法也做了些介绍。恰当的校正对提高PET的成象质量及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校正算法是PET设备软件系统中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纳米铁粉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纳米铁粉对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g/kg剂量微米粒径铁粉(Micro-Fe)或纳米粒径铁粉(Nano-Fe)给小鼠1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测定肝、肾脏器系数、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Micro-Fe和Nano-Fe染毒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相(P﹤0.05)。与对照组相比,Nano-Fe染毒小鼠血清Glu明显降低(P﹤0.05);Micro-Fe组血清TG比control组有明显升高(P﹤0.05),Nano-Fe组血清TG比control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Micro-Fe和Nano-Fe染毒组3组小鼠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ano-Fe经口染毒可使血清Glu降低,对TC、TG、HDL-C和LDL-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刺合谷穴对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 temporal chlster analvsis,MTCA)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1)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 针刺合谷穴在进针后7~9s和拔针后高峰后,还会不规律出现一些小的高峰。结论 针刺合谷穴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具有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香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瑰宝。香功是研究人、天科学领域内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和动作是从实践中来,经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又用来指导人们学练达到祛病健身作用。香功也是通过人们对自身生命运动的控制与调节,达到治疗健身作用。为了证实中国香功的科学性,我们对28例患者进行了脑循环动力的观测。资料与方法(一)病人来源选自内科门诊病人28例,其中23例平时练香功1—5年,平均3.5年,伴有不同的慢性病。其中男性10例,年龄范围34—72岁,平均年龄62岁。女性13例,年龄范围29-67岁,平均年龄53.5岁。另外5例不作香功…  相似文献   
19.
35Mev P→Be快中子6周内12次分次照射猪皮肤结果表明:早期皮肤反应Ⅰ度红斑剂量16.38Gy,Ⅱ度红斑剂量17.32Gy,Ⅲ度经斑剂量19.78Gy,湿性脱屑剂量为22.17Gy。早期皮肤损伤的潜伏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缩短,皮肤损伤程度和发生几率与累积剂量相关。在照射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分次量大,出现早期皮肤损伤的时间早;分次量小,出现早期皮肤损伤的时间相对较晚。当分次量小于2Gy时,总剂量的轻度改变可引起皮肤损伤几率的大幅度改变;当分次剂量大于2Gy时,总剂量的进一步增加,皮肤损伤几率基本不变。湿性脱屑发生在第一次照射后6~7周,经1~2周后结痂,脱落,由新生上皮取代。湿性脱屑的ED_(50)为23.4Gy。  相似文献   
20.
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杨雨林科学,在《辞海》中解释是“关于人、自然、社会和知识的体系。它适应人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每一门科学,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人类科学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