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常见的环境激素在女童性早熟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阜阳地区儿童环境激素的暴露情况积累基础数据。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为性早熟的女童,包括中枢性(CPP组)、外周性(PPP组)性早熟各30例,以及23例健康女童(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就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环境激素的途径填写相关内容调查问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组女童尿液中15种环境激素的暴露水平,以及测定CPP组及PPP组女童的血清基础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完善性腺彩超等检查,进行3组女童尿液中环境激素暴露水平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组、CPP及PPP 3组女童在使用塑料水杯方面、尿液中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邻苯二甲酸单丁基酯(MBP)的暴露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1,F=3.741、5.672,P<0.05);CPP组与正常组女童尿MEHP、MBP暴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P与CPP组、PPP与正常组女童的尿MEHP、MBP暴露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P组内MEHP的分布水平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88,P<0.05)。结论 频繁使用塑料制品可能促进性早熟的发病;安徽阜阳地区女童普遍受到环境激素的污染;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单丁基酯的暴露可能在外周性性早熟的病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干扰体内性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疗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分为核心制度、病历质量、用药情况、耗材情况和医疗效率5个维度。2019年第一季度绩效管理开始引入PDCA循环,以第一季度各维度得分作为基础值,对比分析引入PDCA循环前后各维度得分,以手术科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制度、病历质量、耗材情况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情况、医疗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但各季度得分相比基础值均逐渐升高,第四季度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绩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质量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3.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头皮针、体针、艾灸配合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 5 6例 ,并与西药常规治疗 30例对比。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 6 0 .7% ,总有效率为 98.2 % ,西药组分别为 5 0 .0 %和 83.3% ,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免疫球蛋白、CO2 结合力、血氧都有明显改善 (P<0 .0 1,P<0 .0 5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2周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58.3%),稳定(SD)11例(30.5%),进展(PD)4例(11.1%)。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外周神经毒性、乏力、贫血、粒细胞减少等。结论 TXT+FOLFOX4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是很好的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保乳手术组(27例)采用保乳手术,改良手术组(30例)采用改良根治术。全部患者均给予患侧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在近期手术并发症、无病生存分析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乳手术组美容效果评价优的患者(22/27,81.5%)显著优于改良手术组,且评价手术近期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组的近期不良反应、无病生存时间与改良手术组相似,但美容评价显著优于改良手术组。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多,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率也日趋增加。MPP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临床表现除呼吸系统本身症状以外常可累及消化、血液、神经、心血管、泌尿等其他多个系统。对于MPP的治疗目前主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本文将对儿童MPP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9):1116-1118
目的 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 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张昶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880-881,883
目的:总结并分析羌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改善和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和2013年12月诊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首先统计全部患者初诊及住院3天后诊断结果,其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另一组则采用传统四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状况。结果:初诊后漏诊率为53.13%,误诊率为34.38%,住院3天后漏诊率为9.37%,误诊率为6.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治疗上,运用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恙虫病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相关医师应提升专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ATD)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6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行相同方案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ATD引起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例ATD引起DILI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女性为主,占58.33%;平均年龄为46.83±11.24岁,其中40~69岁发生率最高,占56.67%;临床分型中包括40例肝细胞损伤型,13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临床表现以食欲下降、乏力最为显著。风险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础肝病、糖尿病、胆囊疾病、ALB、TBIL、含吡嗪酰胺、合用其他增加肝毒性药物为TB患者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902,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运用列线图模型评分预测发生DILI的风险,对结核病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