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3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措施12周,在给予康复措施前及后分别采用生活质母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估。结果:采取综合康复措施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衰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守环境对农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安徽省望江县某乡镇初级中学进行整群调查.结果:留守状况与独生状况在中学生强迫、抑郁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在B类留守儿童组,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留守环境可解释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2.2%的方差变异(P=0.049),其中,以单亲外出的留守环境影响作用较大(β=0.225);留守环境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为显著,以单亲外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医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因子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灾难化、沉思、责难自己可解释强迫症状12.1%的方差变异;灾难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及其共病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35例OCD患者和35名正常对照者。用人格诊断问卷筛查人格障碍,再用人格障碍晤谈手册确定共病人格障碍的患者;所有被试接受防御方式问卷测查。结果:35例OCD患者有22例(62.9%)共病人格障碍;共病人格障碍组在诸多不成熟(P<0.05或P<0.001)和中间防御方式上(P<0.05,P<0.01或P<0.001)高于对照组,在某些成熟防御方式上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非共病人格障碍组在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方式上仅退缩和制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熟防御方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共病人格障碍的强迫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同时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而没有共病人格障碍的强迫障碍患者只是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D)大学生面对负性事件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从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它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测量。结果①AVD组和对照组在适应良好策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在适应不良策略上差异显著(t=4.44,P<0.001);②AVD组责难自己、沉思、灾难化等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4,5.01,3.78;P<0.001),重新关注计划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54,P<0.01);③责难自己(β=-1.14,P<0.05)、沉思(β=-1.31,P<0.05)对AVD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AVD被试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更多采用适应不良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主要表现为责难自己、沉思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bsessive-Com pu lsive D isorder,OCD)患者的发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5例OCD患者为被试,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SF。结果 OCD患者除情感虐待、性虐待外,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3因素进入Log istic回归方程。情感忽视(W ald卡方=13.473,P<0.001),躯体忽视(W ald卡方=4.602,P<0.05),躯体虐待(W ald卡方=9.977,P<0.05)。其中情感忽视(b=0.429,exp(b)=1.536)、躯体忽视(b=0.242,exp(b)=1.273)两因素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exp(b)均>1,而躯体虐待(b=-0.559,exp(b)=0.572)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的童年期的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不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与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之抑郁、焦虑分量表,对388名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 本研究发现医学硕士研究生整体较常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理性分析,其次是责难自己、积极重新关注以及沉思策略,较少运用灾难化的策略。② 男生理性分析的量表得分低于女生(12.61±2.19/13.19±2.16,P=0.01)。 接受(10.50±2.79/9.88±2.41, P=0.02)、灾难化(9.10±2.81/8.53±2.34,P=0.04)、责难他人(10.92±2.54/10.31±2.28,P=0.01)的量表分显著高于女性。③ 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策略与医学研究生抑郁、焦虑量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3,P<0.05)。结论  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焦虑有显著影响,其中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这类消极的认知调节方式是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从苏州大学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他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其中自愿参与试验26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测量情感体验。结果:(1)AVD组SES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内隐自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AVD组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积极情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AVD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P<0.05);正常对照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消极情感得分负相关(r=-0.45,P<0.05)。(4)外显自尊对AVD的发生有预测作用(β=0.50,P<0.001),低外显自尊个体更易发生AVD。结论: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外显自尊较低而内隐自尊没有明显改变,消极情感体验较多而积极情感体验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症状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对江苏某大学医学部58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按SCL-90界值分组后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比较,并对两个工具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阳性组(SCL-90总评分160分)较多运用责难自己、沉思、灾难化策略,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策略;2不适应性调节策略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正相关(P0.01),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与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正相关;责难自己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总均分正相关(P0.01),与躯体化、敌对呈正相关(P0.05);3灾难化、责难自己、沉思三种策略可联合预测心理症状水平15.9%的变异程度。结论医学生越多运用不适应性调节策略,其心理症状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