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深入探讨中医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低热持续时间、伤口渗出物持续时间、术后疼痛等级和时间、临床护理疗效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可以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护理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测定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及检测BRAF基因诊断超声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甲状腺改良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资料,甲状腺改良根治术前或术后超声检查发现疑似颈部转移淋巴结118枚。全部患者均接受细针穿刺活检术,对穿刺标本分别进行FNAC、FNA-Tg及BRAF基因检测。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构建ROC曲线对比分析3种方法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效能。结果 FNAC、FNA-Tg及基因检测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3.95%(55/86)、100%(32/32)、100%(55/55)、50.79%(32/63)及73.73%(87/118),91.86%(79/86)、100%(32/32)、100%(79/79)、82.05%(32/39)及94.07%(111/118)和80.23%(69/86)、100%(32/32)、100%(69/69)、65.31%(32/49)及85.59%(101/118)。FNAC、FNA-Tg、BRAF基因检测的AUC分别为0.820、0.991、0.874,FNAC与FNA-Tg检测、BRAF基因与FNA-Tg检测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AC与BRAF基因检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结论 FNA-Tg检测对超声疑似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高于FNAC和BRAF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最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 < 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 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6例来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护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各6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净化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患者4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施以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0. 0%)明显高于对照组(7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ALT与TBIL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与TBIL改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D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微血管密度、神经传导速度及各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创面微血管密度、腓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创面微血管密度、腓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是一种治疗DF的有效方法,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增加创面微血管密度,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足部溃疡。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针刺加麦粒灸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差异。方法: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麦粒灸组30例和针刺组28例,针刺组取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鹤顶、血海、阳陵泉,采用捻转补法为主,针刺加麦粒灸组针刺方法及取穴与针刺组相同,针刺结束1h内行麦粒灸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1个月随访时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中3个维度(疼痛、僵硬、关节活动)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综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加麦粒灸组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访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均未见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加麦粒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7.86%(19/28),针刺加麦粒灸组临床疗效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加麦粒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具有很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白玉灵验散足浴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10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两组均予以降糖、营养神经及镇痛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白玉灵验散足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02%)与对照组(60.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疼痛、局部压痛、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畏寒和腱反射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MDNS积分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白玉灵验散足浴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对照组联合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针刺触发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骨水泥灌注联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及单纯PFNA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骨水泥灌注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术后1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