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3篇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动脉冠状及矢状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胎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血管环胎儿,于超声三血管多切面、主动脉冠状及矢状切面观察上腔静脉、主动脉弓、肺动脉及动脉导管与气管的位置关系等,并结合产后随访结果分析各切面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结果 42胎中,19胎为右位主动脉弓,其中16胎为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侧动脉导管,3胎为右位主动脉弓伴镜像分支+左侧动脉导管;17胎为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胎为双主动脉弓,其中2胎为右弓优势型、1胎为均衡型;3胎为肺动脉吊带。15胎合并心内畸形。8名孕妇因胎儿染色体异常终止妊娠,9名孕妇于外院分娩而失访;25例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或CTA所见均与产前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产前超声三血管多切面结合主动脉冠状及矢状切面有助于检出胎儿先天性血管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误诊的孤立性肺结节CT的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T诊断错误的30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内部密度,强化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此分析其发生误诊的原因。CT误诊为恶性肿瘤为假阳性组,反之为假阴性组。结果1)结节分布:假阳性组病灶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假阴性组累及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4例;2)强化特点:假阳性组表现为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1例,重度强化1例。假阴性组表现为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重度强化1例;3)影像特征:假阳性组表现为分叶征7例,毛刺征8例,血管征象6例,胸膜牵拉3例,空泡征0例。假阴性组出现分叶征6例,毛刺征9例,血管征象15例,胸膜牵拉5例,空泡征5例。结论假阳性组误诊原因为病灶出现较多恶性征象,可通过对一些恶性征象的良性特征进行分析,假阴性组多因较少表现出明显的恶性征象而误诊,对血管有无侵犯以及空泡征等早期征象可以辅助诊断,但仍需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18F-FDG PET/CT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诊断的继发性HPS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计算PET参数(脾脏、骨髓SUVmax值以及脾脏/纵隔、骨髓/纵隔、脾脏/肝脏、骨髓/肝脏的SUVmax比值)与各实验室参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按照继发于肿瘤与非继发于肿瘤(感染、风湿免疫类疾病),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计算PET/CT对于肿瘤相关性HPS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计算各组内PET参数与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同时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PET参数与实验室参数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C-反应蛋白与脾脏SUVmax呈正相关(r=0.332、0.351,P<0.05),红细胞值与骨髓SUVmax呈负相关(r=-0.349,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还与脾脏/纵隔的SUVmax比值呈正相关(r=0.448,P<0.05),另外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值与骨髓/肝脏的SUVmax比值呈负相关(r=-0.556、-0.438,P<0.05)。PET/CT对于肿瘤相关性HPS的诊断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61.54%,符合率为78.79%。继发于恶性肿瘤的HPS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与脾脏SUVmax及脾脏/肝脏SUVmax比值呈正相关(r=0.511、0.462,P<0.05),C-反应蛋白分别与脾脏SUVmax及脾脏/纵隔SUVmax比值呈正相关(r=0.548、0.618,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与骨髓/肝脏SUVmax比值均呈负相关(r=-0.514、-0.670,P<0.050),两组患者的淋巴结SUVmax、骨髓/纵隔的SUVmax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3、2.306,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于继发性HPS的诊断及原发病因的鉴别、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针对螺旋断层放疗(HT)系统,分析ArcCheck验证患者计划通过率对治疗床运动速度误差、机架旋转周期误差、机架起始角度误差、多叶准直器叶片开启时间误差的敏感性。方法:选取9例行HT的鼻咽癌患者计划,由自编程序生成与原计划相对应的误差计划。应用点剂量及Gamma分析,计算得出上述误差的临床可检测误差值。结果:所有患者的原计划采用3%/2 mm、2%/1 mm标准时的平均Gamma通过率分别为97.49%±1.08%、73.38%±4.31%。应用3%/2 mm通过率标准时,可检测的最小误差分别为治疗床运动速度:-1.58%、1.38%(上下限阈值),机器旋转周期:-1.68%、1.31%(上下限阈值),机架起始角度误差:2.50°,多叶准直器叶片开启时间:1.62%。而应用2%/1 mm标准时,检测精度得到提升,可检测的最小误差分别为治疗床运动速度:-0.69%、1.27%,机器旋转周期:-0.69%、0.69%,机架起始角度误差:2.06°,多叶准直器叶片开启时间:0.52%。结论:ArcCheck与电离室测量点剂量联用与单独使用ArcCheck Gamma通过率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ArcCheck可以检测出临床相关的照射误差,更为严格的Gamma通过率标准可以明显提高误差计划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利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最终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住我院老年病房使用弹力带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的66例病人资料,以12周为锻炼周期,随访所有完成12周训练和未能完成训练的病人,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设计的针对老年人体力活动行为影响因素设计表格收集数据,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完成相关训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完成12周训练的病人26例,未能完成12周训练的病人40例,总体依从性39.3%,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缺乏医疗建议、缺乏家庭支持、肥胖及基础病中的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心理因素中的焦虑是病人不能完成相关肌力训练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弹力带对老年病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总体依从性较低,改善依从性重点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宣教、督促及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 将66例卵巢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应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比例(6.06%<24.24%,x2=4.243)以及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02±2.95)分<(47.73±3.08)分,t=5.647]、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7.76±3.96)分<(49.25±3.76)分,t=4.694]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满意度 (93.94%>72.73%,x2=5.345)、以及依从性(90.91%>69.70%,x2=4.694)相对更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卵巢癌手术患者中的有效应用,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其术后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以此使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经诊断为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理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采取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安排患者在训练期间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中段尿培养,观察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路感染率较低(P<0.05),实验前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对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减少泌尿感染发生率,对于病人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