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从2015年3~6月收治的11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PCT≥0.25 ng/ml者为研究组,PCT<0.25 ng/ml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并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患者PCT升高的原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4例肺结核患者中,37例(32.5%)血浆PCT≥0.25 ng/ml。血白细胞升高、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低于30 g/L)、血乳酸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休克、低氧血症(Pa O2<60 mm Hg)、脓毒症是PCT升高的原因。经多因素分析,低氧血症是PCT升高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肺结核患者中,低氧血症是血浆PCT升高的危险因素,血浆PCT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实行直接PCI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46例,对照组40例;成功的PCI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评价梗死相关心外膜冠脉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判断心肌和微血管灌注情况,间接反映微血管功能。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以及阿托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PCI术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的TMPG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分别χ2=25.514,P<0.001;χ2=8.348,P=0.039),但阿托伐他汀组TMPG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χ2=8.374,PPP==00..003399))。。②②随随访访的的3300天天内内,,共共1199例例患患者者发发生生MMAACCEE,,占占2222..11%%,,其其中中阿阿托托伐伐他他汀汀组组66例例,,占占1133..00%%,对照组13例,占32.5%(χ2=4.706,PPP==00..003300));;阿阿托托伐伐他他汀汀组组内内PPCCII术术后后TTMMPPGG33级级的的患患者者发发生生MMAACCEE3/27例,而对照组6/14例(42.9%vs.11.1%,χ2=5.423,PPP==00..002299));;在在达达到到TTMMPPGG33级级的的患患者者,,对对照照组发生MACE的危险度大约为阿托伐他汀组的3.857倍(RR3.857,95%CI:1.131~13.149)。③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事件发生。结论直接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改善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急诊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死亡原因,旨在减少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经我院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634例,死亡67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未死亡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原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34例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住院28天死亡67例(4. 10%),两组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痰菌阳性、血白细胞升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呼吸功能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延迟就医(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大于4周)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原因。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清泉  励国  张杰  王彦军  王贞  张小广  张保华  阮航 《中草药》2023,54(4):1201-1207
目的 探讨苏合香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17家医院收治的19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89例,对照组103例。对照组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苏合香丸,1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胸痛、四肢酸痛评分以及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胸痛、四肢酸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从治疗第1天开始头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治疗第5天时胸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四肢酸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12例青少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胸科医院就诊且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12例18周岁以下青少年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患者3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5例,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患者4例。分析治疗24周后患者的痰培养阴转率和病灶吸收好转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心电图QTc的变化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了24周的治疗疗程且均实现痰培养阴转,胸部CT扫描显示8例显效、4例有效,6例存在肺部空洞的患者中4例空洞缩小或空洞数量减少、2例空洞闭合。药物不良反应包括1例QT间期延长、3例周围神经病、2例视神经受损、1例头胀痛、1例手抖、1例耳鸣、2例贫血、3例胃肠道反应、3例氨基转移酶升高、2例高尿酸血症,12例患者均未停用贝达喹啉。结论: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青少年耐药肺结核患者24周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较高,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咯血患者在亚冬眠疗法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1例大咯血患者采用亚冬眠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亚冬眠疗法治疗大咯血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9.8%。结论采用亚冬眠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密切观察病情及严密的护理措施是其成功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山莨菪碱对脑复苏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1月至2011年1月)、Pubmed(1978年1月至2011年1月)、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山莨菪碱对脑复苏神经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等的相关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研究,包括3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肺脑复苏应用山莨菪碱可提高患者早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MD=1.4,95%CI (0.98,1.82),P<0.01]及降低中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FI) [MD=-4.38,95% CI(-5.26,-3.51),P<0.01];此外,2项研究提示可降低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项研究提示对于2~3个月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1项研究提示对生活质量(QL)提高有较好作用;1项研究提示其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所纳入全部研究没有严重不良反映报道.结论 山莨菪碱在心肺脑复苏的应用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脑复苏有益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20例65周岁以上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11例,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1例。分析治疗24周患者的痰培养阴转率和病灶吸收好转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心电图QTc(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的变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安全性。 结果: 共有12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疗程及各指标监测,均实现培养阴转,胸部CT扫描显示7例显效、5例有效,6例存在肺部空洞的患者中5例空洞缩小或空洞数量减少、1例空洞闭合。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均为重症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例患者因新发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停用,5例出现QTc间期>450ms,其中1例QTc间期>500ms停药,2例因家属顾虑风险要求停药,停药前QTc分别为473ms和490ms,另外2例QTc间期分别为479ms和452ms,坚持服用至强化期治疗结束。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1例合并肝功能损伤,调整背景方案后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 结论: 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24周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较高,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