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四川凉山地区HIV/AIDS患儿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共21例。收集患儿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等。结果21例患儿中,男童10例,女童11例,以7~10岁年龄段为主,HIV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咳痰以及发热、气促等。21例患儿中,有15例患儿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正常同龄儿。在合并机会性感染中,以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为结核病、肺孢子菌肺炎。双肺为支气管扩张的最常见受累部位,以混合支气管扩张为主。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四川凉山地区HIV/AIDS患儿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21年04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抗病毒治疗中心随访的5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HCV基因型、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结果 55例感染者中,以男性感染者为主(70.91%);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70.91%);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61.82%)。55例感染者中,32例完成了HCV基因分型,共发现3种基因型—1型(包括1b型)、3型和6型,其中以3型为主。HCV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 P=0.893; P=0.765)。55例感染者中,HCV基因6型感染者的HCV RNA定量结果高于其他组的感染者,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1)。肝功能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 P=0.321; P=0.905; P=0.104)。结论 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以3型相对较多,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样本用于HIV-1 RNA定量检测和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血细胞样本用于HIV-1 DNA定量检测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135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5例(55.6%),女性60例(44.4%),中位年龄37.5岁,彝族占比最大(96.3%)。性途径传播为HIV-1主要传播方式(83.0%)。发生TDR的有11例,发生率为8.1%。诊断HIV-1感染距耐药检测时间的中位数为11 d。HIV-1 RNA以10 001~100 000拷贝/mL占比较多(43.7%)。HIV-1 DNA以101~1 000拷贝/106 cells占比较多(55.6%)。HIV-1亚型中,以B+C亚型重组占比最高(51.9%),其次为CRF07_BC重组型(4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1年4月~2021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CV感染者25例和HIV合并HCV感染者27例,均接受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8~12周,随访12周。结果 两组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CV的比率分别为60.0%和63.0%;HCV感染者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92.0%,而HIV合并HCV感染者为8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对该药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方案调整或中止。结论 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HCV感染者和HIV合并HCV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方案,减少整体抗病毒治疗失败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间,于凉山州某县医院就诊的拟启动ART的HIV-1感染者107例,完善治疗前耐药(pretreatment drug resistance, PDR)基因检测及HIV-1亚型检测,同时收集基线血CD4+ T细胞计数、HIV-1病毒载量及常规检查指标,分析PDR总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HIV-1感染者中基因扩增成功101例,成功率为94.4%。101例感染的HIV-1主要基因型为B+C亚型(48/101,47.5%)和CRF07_BC重组型(46/101,45.5%)。共检测出存在耐药基因突变者21例,PDR发生率为20.8%,实际耐药者11(耐药率10.9%)。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1例为A62V位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15例,主要突变位点为K103N、Y181C、V179D及V179VD等,分别造成依非韦仑、奈韦拉平、利匹韦林、依曲韦林等药物的不同程度耐药。还有6例为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包含E157Q、A128T及G163R。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汉族及B+C亚型与发生PDR突变具有相关性,其中汉族为风险因素,B+C亚型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凉山州某县初始ART的HIV-1感染者中,存在较大比例的PDR基因突变,除了常见的核苷类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外还出现了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耐药特点,为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0年03月至2020年09月在四川省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76例HIV/AIDS患者的HIV-1基因型耐药结果。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50例(65.8%),女性26例(34.2%);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53.9%);HIV-1感染途径中,异性性行为41例(53.9%),静脉注射吸毒29例(38.2%),母婴垂直传播6例(7.9%);共发现四种HIV-1亚型,其中以HIV-1 pol区成功扩增总数重组型为主(96.1%);针对HIV-1耐药突变位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发生突变的有51例(67.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发生突变的有32例(42.1%),未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s)发生的耐药突变;根据HIV-1耐药程度不同,有15例(19.7%)仅对NNRTIs耐药,有1例(1.3%)仅对NRTIs耐药,有31例(40.8%)同时对NNRTIs及NRTIs耐药。结论 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