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水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昔洛韦组(阿昔组)与更昔洛韦组(更昔组),各5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治疗7d后,更昔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阿昔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转阴时间为(1.58±1.01)d,短于阿昔组的(2.92±1.06)d。此外,更昔组水疱结痂时间、退热时间、疼痛与瘙痒缓解时间也均短于阿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更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阿昔组14.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基础资料均衡的情况下,与阿昔洛韦相比,更昔洛韦治疗水痘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患者水疱结痂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更短且治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医院于2010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创面分泌物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RSA阳性组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多于无MRSA阳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阳性与无MRSA阳性睑结膜炎、褶皱部红斑糜烂、皮肤触痛和淋巴结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RSA阳性组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高于无MRSA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率。结论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上以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为主,且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电子灼烧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一组使用高频电子灼烧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方案(联合组),另一组采用单纯高频电离子灼烧治疗方案(电离子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联合组PCR阴性率为62.50%,高于电离子组(χ~2=8.498,P=0.004);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差别,治疗半年后,联合组患者症状较电离子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半年后,联合组IL-6、hs-CRP和TNF-α等水平低于电离子组(P0.05)。结论:电离子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高频电子灼烧治疗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4.
吴英桂  欧伟洪 《天津医药》2018,46(3):288-291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 2013年 1 月—2016 年 8 月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红光组 45 例和对照组 45 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 400 mg,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14 d;红光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每日照射治疗15~30 min,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10 d。采用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 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IL-2、IL-6、IL-10 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血 清 IL-2、IL-10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 DLQI 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 DLQI 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促进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水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昔洛韦组(阿昔组)与更昔洛韦组(更昔组),各55例。对比分析 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7 d后,更昔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阿昔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转阴时间为(1.58±1.01)d,短于阿昔组的(2.92±1.06)d。此外,更昔组水疱结痂时间、退热时间、疼痛与瘙痒缓解时间也均短于阿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更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阿昔组14.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基础资料均衡的情况下,与阿昔洛韦相比,更昔洛韦治疗水痘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患者水疱结痂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更短且治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