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RVE)的疗效。方法将临床和实验检查确诊的55例RVE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患儿的止泻、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观察RVE患儿心脏损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止泻、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ECG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未见副作用。结论IVIG治疗RVE能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肌注干扰素(2~5)万U/(kg·次),每天2次,共用5~7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复查心肌酶谱,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扰素能改善RV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临床特征及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IM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其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及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ALT水平将IM儿童分为肝脏损害组(ALT>40 U/L,46例)和非肝脏损害组(ALT≤40 U/L,40例),评估影响儿童IM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IM儿童中,男性略多于女性(55.81% vs. 44.19%),发病年龄以3~7岁居多(52.33%),发病季节以秋季(31.40%)及春季(26.74%)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95.35%)、颈部淋巴结肿大(91.86%)、咽峡炎(63.95%)为主。白细胞增多36例(41.86%),异型淋巴细胞增多27例(31.40%),血小板减少7例(8.14%),CRP升高39例(45.35%),CK-MB升高11例(12.79%),ALT、AST升高分别为46例(53.49%)和44例(51.16%),EBV DNA为5.00×104 copies/ml~500.00×104 copies/ml的儿童37例(43.02%)。热程>7 d、白细胞增多、EBV DNA>500.00×104 copies/ml均为影响IM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秋季与春季是儿童IM高发季节,学龄前期为好发年龄,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常伴多种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热程较长、白细胞增多、EBV DNA载量较高的IM患儿应警惕肝脏损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