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目的 总结2022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医疗保障实践,为大型群体性国际交往活动的护理保障提供借鉴。方法 总结2022年1月17日-3月13日综合诊所护理队伍的建立、实施医疗保障前的培训、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医疗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护理队伍建设与实施医疗保障的经验与初步成效。结果 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职务搭配合理的护理队伍,并实现全部保障队员“零感染”;实施保障期间共接诊957例患者,来自50个国家,涵盖运动员、体育官员、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就诊疾病涉及骨科、口腔科、康复科、五官科、心内科等;实施医疗保障的护理人员获得一致赞誉。结论 针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合理的护理人员队伍结构能打“组合拳”,此外,强化保障队员的赛事相关知识储备,短快捷的就诊流程以及考虑国际性政治、经济差异均会助力医疗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37(CCDC137)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低CCDC137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HCC数据集,获得CCDC137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CCDC137基因在HCC中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中CCDC137基因的表达,用qPCR法、WB法、CCK-8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干扰后细胞CCDC137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库检索到的371例HCC患者中,CCDC137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癌组织分期、T分期等存在显著关联(OR=0.014、0.007、0.047,均P<0.05),CCDC137高表达的患者OS明显低于CCDC137基因低表达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CCDC137基因可作为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GSEA结果发现,CCDC137基因高表达的样本存在碱基切除修复和剪接体等多个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0.01,FDR<0.05)。敲低CCDC137基因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敲低CCDC137基因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料。结果 共纳入265例病人,男性175例,女性9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6.5岁。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全部病人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0%、29%、2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 77%、47%、36%,总中位生存时间22.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肿瘤周边子灶、淋巴结是否清扫;病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淋巴结是否清扫。分组对比经倾向评分匹配(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及未清扫组各77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组68%、47%、36% vs.未清扫组31%、13%、6%(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组22.2个月 vs.未清扫组9.2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组91%、75%、56% vs.未清扫组71%、30%、21%(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组46.8个月vs.未清扫组17.0个月。剔除清扫组淋巴结阳性病人,比较清扫组中淋巴结病理学诊断阴性与未清扫病人生存情况,PSM后:清扫淋巴结阴性组及未清扫组各50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77%、60%、52% vs.未清扫组32%、22%、15%(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38.1个月vs.未清扫组9.0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94%、82%、74% vs.未清扫组68%、40%、28%,(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54.0个月vs.未清扫组18.9个月。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CA19-9高水平是影响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可改善ICC病人预后。术前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但评估肿瘤可行根治性切除的ICC病人,伴随术前CA19-9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时,术中应积极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临床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组:低Clavien-Dindo分级组(LCD)及高Clavien-Dindo分级组(HC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LCD组219例,HCD组116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Bismuth Ⅲa/Ⅳ型、右半肝/扩大右半肝/右三叶切除是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前减黄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4.18%(67/196),与未减黄组的35.25%(49/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6)。剂量反应曲线及Logistic回归提示,胆红素<140 μmol/L病人与胆红素≥140 μmol/L病人术后并发症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OR=1.917,95%CI 1.147~3.203,P=0.0130)。进行统计学校正后,统计学关联仍然存在,其中胆红素<140 μmol/L组,减黄率59.2%(151/255),胆红素≥140 μmol/L组,减黄率56.3%(45/80)例。结论 在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HCCA病人中,对于TB≥140 μmol/L的病人,术前应常规行减黄治疗。特别是对于右半肝切除、术前高INR的病人,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减黄方式对术后总体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影响,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减黄方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腹腔感染病人腹腔引流液中病原菌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0例腹腔感染病人的腹腔引流液标本,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分析,分析病原菌分布与细菌耐药性变化。结果 腹腔引流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5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7株(65.2%),革兰阳性菌156株(27.0%),真菌45株(7.8%);3年总分离数量最高的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9.6%)、肺炎克雷伯菌(11.4%)、鲍曼不动杆菌(10.2%)、屎肠球菌(8.1%)、铜绿假单胞菌(7.3%);屎肠球菌对多数被测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率均>80%,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的敏感率>90.0%,3年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55.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联合酶抑制剂敏感率较高,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11.9%)、头孢哌酮/舒巴坦(37.3%)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均>60.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7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8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9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腹腔感染病人腹腔引流液病原菌以肠杆菌科为主,非发酵菌所占比例亦较高,部分细菌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应严密监测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7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胆红素变化情况分为A组(胆红素逐渐下降,105例)和B组(胆红素一过性升高,70例),分析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及其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A组术后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2周左右恢复正常;B组术后血清胆红素先升高,4~5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恢复时间>2周。两组术前减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CA19-9、输血、合并肝切除、肝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LP(OR=0.996,95%CI 0.993~0.998)、CA19-9(OR=2.434,95%CI 1.177~5.037)、输血(OR=2.274,95%CI 1.088~4.753)和肝切除(OR=5.842,95%CI 1.473~23.171)、肝硬化(OR=2.690,95%CI 1.192~6.070)是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A、B组病人住院时间[(25.1±1.2)d vs. (38.7±2.0)d,t=-5.820]和并发症发生率(9.5% vs. 38.0%,χ2=22.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存活时间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30个月 vs. 26个月,χ2 =0.562,P=0.453)。结论 ALP、CA19-9、输血和肝切除、肝硬化是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胆红素一过性升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但不影响病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未来残余肝较小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门静脉栓塞是否安全有效。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拟行大部肝切除、未来残余肝/全肝体积(FLR/ TLV)比<50%的16例接受钢圈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16例(PVE组)因肝功能损害、FLR/TLV < 50%者行PVE治疗,33例(非PVE组)FLR/TLV > 50%者行肿瘤联合肝切除。PVE后3例出现并发症,原因为胆漏和钢圈移位,但未推迟肝切除术日期。16例PVE中1例合并肝硬化出现非栓塞肝叶增生不全而未能接受外科治疗,2例术中发现肿瘤进展、腹膜播散未能接受肝切除术,余13例(81.3%)行联合肝切除的肿瘤切除术。PVE组和非PVE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2%及63.6%,手术死亡率为0及9.1%。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E能安全、有效地诱导肝门胆管癌术前未来残余肝增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二者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1990-2010年原发性肝癌中274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和586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对术前病人肝功能状态要求更加严格,术中切除肝体积以及出血量、输血量均较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显著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但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病人,切除肝段数目大于三段者所占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结论 对于<5cm的肝癌病人,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保留更多功能性肝实质,可能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 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 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最佳干扰序列重组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为干扰组,shRNA-NC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为对照组,不作处理SMMC-7721 细胞为空白组。采用CCK-8 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q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细胞Gli2、cyclinD1、Bax 和Bcl-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感染率约为90%,重组shRNA-Gli2-1 慢病毒沉默效果最佳;干扰组SMMC-7721 细胞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组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干扰组SMMC-7721 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1);干扰组SMMC-7721 细胞cyclinD1 及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 沉默Gli2 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D1、Bax的下调和Bcl-2 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估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B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92例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接受PD-1 抑制剂治疗的晚期BTC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资料,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92例病人中,胆囊癌(GBC)31例、肝内胆管癌(ICC)34例、肝外胆管癌(ECC)27例。PD-1抑制剂治疗后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DCR)17.4%和40.2%,其中GBC(25.8%)和ICC(23.5%)病人的ORR高于ECC(0)病人。92例病人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中位OS为10.0个月。联合靶向治疗组中位PFS及OS大于单药组(分别为5.0 个月vs. 2.5个月,P=0.007;11.0 vs. 7.5个月,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中位PFS 及OS大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 个月vs. 2.5个月,P=0.227;10.0个月 vs. 7.5个月,P=0.114);联合靶向治疗组中位PFS 及OS与联合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个月vs. 3.2个月,P=0.101;11.0 vs. 10.0个月,P=0.254)。6例病人出现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BTC病人,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与ECC相比,GBC和ICC病人更可能从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