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吴茱萸次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茱萸次碱是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介绍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对吴茱萸次碱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代谢机制和药理作用等。  相似文献   
82.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 Calcification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vascular wall is a high-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emia. For the...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352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为斜疝组,以性别、年龄(±0.5)岁进行1:1配比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腹外疝、先天性畸形及恶性肿瘤的352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2.5 kg(OR=1.571,95%CI=1.111-2.223)、有腹股沟家族史(OR=1.589,95%CI=1.112-2.270)、母亲妊娠期有贫血史(OR=1.508,95%CI=1.054-2.159)、母亲围孕期饮茶≥1次/周(OR=1.531,95%CI=1.099-2.132)及有母亲主/被动吸烟史(OR=1.536,95%CI=1.136-2.077)为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与患儿出生体质量、腹股沟疝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可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 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入路设为传统入路组;31例行TaTME采用经结肠系膜入路设为结肠系膜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入路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2.286,χ^2=10.250,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62,-1.107,0.304,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入路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经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54,t=1.88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经结肠系膜入路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经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相似文献   
88.
《Cancer cell》2022,40(3):277-288.e3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5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巨核细胞抗体,以探讨SLE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并与30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阳性在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占7例(19.4%),在3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的SLE患者中有2例(6.7%),及在正常人中有1例(3.3%),后者与SLE伴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SLE患者血清存在抗巨核细胞的自身抗体,并与部分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有关,应扩大病例数作出肯定结论 ,进一步了解SLE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机理。  相似文献   
90.
李晓雷  曹安强  陈旭 《西南军医》2011,13(3):408-410
目的 总结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不同吻合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210例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器械吻合(68例)和手工吻合器(142例)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时间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以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工吻合组发生3例吻合口漏,器械吻合组未发生,手术可能与器械吻合组样本量相对较小有关.结论 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时使用器械吻合效果满意,可以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有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手工吻合在经济学上占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