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12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25篇
  5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征 《中外医疗》2014,33(4):29-30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面部肌群康复训练。试验组加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治疗,对照组在同一治疗部位予以相同参数的假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修订版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2)、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前,两组HBGS-2评分、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评分、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t|>8.987, P<0.001),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939, P<0.01)。结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患者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组8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病情稳定,无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行ICD术后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2011年肝硬化伴PVT形成的患者资料。18例肝硬化伴PVT形成患者人选血栓组;随机选择同阶段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等情况。结果血栓组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大量腹水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肿大和门静脉增宽是P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VT形成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从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几率,使腹水难以消退,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使相关症状加重,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目标导向治疗方法对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和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低灌注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n=30):改良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M组)和标准治疗组(S组),M组根据2016年拯救脓毒症国际治疗指南结合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前6 h时内达到以下目标:每博变异度(SVV)≤13%、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乳酸清除率≥10%或者乳酸值(Lac)2.0 mmol/L。S组以收缩压(SBP)和休克指数(SI)为导向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前6 h时内使SBP≥100 mmHg和SI0.8。比较2组患者复苏前(T1)、复苏后6 h(T2)、24 h(T3)、48 h(T4)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血流动力学指标、Lac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48 h内静脉补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的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与T1时比较,2组患者T2-T4时rSO_2、SjvO_2均升高,Da-jvO_2、CERO_2、S100β均降低(P0.05);与S组比较,M组T2时rSO_2[(66.7±2.6)%vs(63.4±1.8)%]升高、S100β[(0.29±0.04)vs(0.34±0.04)μg/L]降低(P0.05),T3-T4时SjvO_2[(68.5±2.5)%vs(65.7±1.2)%]、[(71.3±2.3)%vs(68.0±2.6)%]均升高,Da-jvO_2[(51.8±3.8)%vs(54.3±2.6)%]、[(44.5±2.6)%vs(48.3±3.9)%]、CERO_2[(31.7±2.2)%vs(33.2±1.4)%]、[(27.6±1.6)%vs(33.0±2.5)%]均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患者T2-T4时MAP、CVP均升高,HR、Lac、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M组T2时CVP低于S组[(8.5±1.0)vs(10.0±1.3)cmH_2O],M组在T2时补液量少于S组[(2 783±307)vs(3 087±382)ml,P0.05];2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治疗相比,基于SSV和乳酸清除率的改良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更能优化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平衡,并且在复苏早期改善脑灌注和减轻脑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影响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率的原因。方法:收集临床上的10例种植修复前各项检查无异常,但恢复上部机构后发生种植体炎症或冠折裂等问题的病例,对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原因为咬合过紧,且后牙未及时修复导致种植体周围炎;3例患者未能成功控制牙周问题;1例患者夜磨牙;其余原因无法确定。结论:种植治疗前的咬合判断及治疗后的维护对种植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2000年5月-2009年5月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1例中20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并发症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5年.近期并发症11例,发生率5.47%;远期并发症9例,发生率4...  相似文献   
99.
赵中秀  洪璨  武怡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115-11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肺内蛋白激酶Cα(PKCα)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Balb1/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地塞米松组.应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计数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的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RSV病毒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内PKCα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未检测到RSV mRNA表达,RSV组、地塞米松组中RSV mRNA可见表达.RSV组肺内PKCα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地塞米松组则明显低于RSV组(P<0.01).结论 PKCα可能参与RSV的发病过程,地塞米松抑制PKCα的表达可能是治疗RSV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脓毒症心肌病(SI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IC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尼可地尔组(N组)40例。C组给予标准抗脓毒症治疗,N组在规范抗毒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2组均连续治疗 7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治疗后,N组患者在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不良心脏事件例数均减少(均P<0.05)。 结论 与标准治疗相比,应用尼可地尔可减少SIC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