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2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27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609篇
内科学   336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127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26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507篇
  8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体外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14260单独及RG-14260联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两株子宫内膜癌细胞(PTEN缺失的Ishikawa细胞和PTEN表达完整的HEC-1A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金氏公式评价两抑制剂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 RG-14260与雷帕霉素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减少S期细胞数量、降低pAKT含量,二者联合应用呈协同效应;RG-14260与Rapamycin对HEC-1A细胞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 PTEN基因缺失使相应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细胞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增加,对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硫化氢(H2S)、一氧化氮(NO)关系。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重、轻度NAFLD组及对照组。重度组给予高脂饲料160 g/d,轻度组给予高脂饲料80 g/d+普通饲料80 g/d,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160 g/d。饲养周期13 w,建立不同程度NAFLD模型。实验结束采集血浆标本,按设备、试剂操作常规检测SOD、MDA、H2S、NO。结果重、轻度组MD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轻度组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减低,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组(均P<0.01)。重度组、轻度组H2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重、轻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重、轻度组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 NAFLD兔血浆MDA/SOD、H2S/NO平衡紊乱可能是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2001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EG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黏膜型25例,浆膜型6例,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4.38%);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en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14.2% ~49.5% vs 12.5% ~42.5%);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病变多分布在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活检和腹水检测有大量EOS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多以腹痛起病,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为常见病变部位,内镜活检和腹水中见EOS浸润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脂联素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kt)通路改善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EPC分为对照组、脂联素组(10μg/ml)、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干预1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干预组(干预2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等方法观察各组EPC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EPC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脂联素处理EPC后,Akt、磷酸化Akt、ERK、磷酸化ERK的表达情况。结果脂联素组EPC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1组EPC增殖、迁移效应较脂联素组明显抑制(P<0.05),而干预2组对EPC增殖、迁移改善效应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脂联素组磷酸化Akt表达明显增加,干预1组磷酸化Akt表达及脂联素组磷酸化ERK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脂联素具有促进EPC增殖、迁移等功能活性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磷酸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胸部肿块的临床应用与价值。方法经超声、X线及CT发现的50例胸部肿块患者,结合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所取的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50例均穿刺活检成功,肺癌46例,其中腺癌18例、鳞癌28例;肺错构瘤1例;胸膜间皮瘤3例,未出现重大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率高,具有安全、简便、无放射性、并发症少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48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结果48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最终外科手术治疗23例(47.9%),放弃治疗8例,内科治疗17例(35.4%),其中病灶吸收明显者8例,病灶略有吸收者5例,病灶增大者4例。结论外科手术应为肺部炎性假瘤首选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可能有效,对于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早中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145例乙型肝炎早中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ADV组(53例)及联合用药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ADV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ADV 10 mg,1次/d;联合用药组在ADV组基础上加口服安络化纤丸3g,疗程均为1年.比较3组治疗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Child-Pugh分值及门静脉压力指标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用药组和ADV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与ADV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和ADV组肝纤维化指标、HBV-DNA水平和Child-Pugh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优于ADV组,联合用药组Child-Pugh 分值(5.02±0.76)明显低于ADV组(5.49±1.13),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较对照组和ADV组明显下降,ADV组脾脏厚度缩小(P<0.05).[结论]ADV联合安络化纤丸在改善乙型肝炎早中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其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压力指标及HBVDNA水平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阿德福韦酯(ADV)组(5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在治疗48周时,ADV组AST、ALT(62.6±28.5U/L、56.8±21.2U/L)明显低于对照组(92.6±42.5U/L、87.8±34.2U/L,P〈0.01),ALB、PTA(31.5±5.0g/L、4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2g/L、37.5±6.5%,P〈0.01);ADV组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8±1.1lgcopies/ml、7.0±1.8和35.8%,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lgcopies/ml、10.1±2.3和79.3%(P〈0.01);在治疗96周时,ADV组AST、ALT、TBil、GLO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V组HBV DNA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慢性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0%、12.0%和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37.5%和29.2%(P〈0.05或P〈0.01). ADV组病死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明显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
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人工消化收集旋毛虫幼虫,35只昆明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随机分为6组,分笼喂养,分别于感染后至1、2、4、6、8、10个月,用同样方法收集幼虫;另取10只健康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于2个月后全部断颈处死,取胴体称重,取膈肌镜检,消化收集小鼠体内全部旋毛虫幼虫,计算生殖力指数(RCI)、每克组织肌幼虫数(LPG)。结果感染后2个月,5只小鼠RCI和LPG分别为108.17和181.59,134.17和189.86,114.17和181.12,121.80和198.05,146.13和186.32。感染后4、6、8个月,旋毛虫RCI和LPG逐渐降低。各组小鼠RCI和L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力随寄生时间变化,感染后2个月达高峰,之后随寄生时间的延长,感染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结果患者骶髂关节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骶髂关节均获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固定对于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脱位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