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637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65篇
  2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C-PAT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了182例食管癌患者和375例正常对照的XPC-PAT基因型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LS和SS基因型比较,LL基因型与食管癌风险增高相关(校正OR 1.43;95%CI 1.01-2.02)。性别分析表明,LL基因型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男性(校正OR 1.54,95%CI 1.02-2.32)。年龄分析表明,LL基因型增加食管癌风险主要见于>55岁的人群(校正OR 2.10,95% CI 1.27-3.47)。该基因多态与吸烟状态及吸烟量无联合作用。结论DNA修复基因XPC-PAT多态与食管癌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2.
肠道小RNA病毒组所致脑膜炎的病原体特点及其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肠道小RNA病毒组所致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体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和非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为观测对象,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脑脊液标本肠道小RNA病毒组及柯萨奇病毒(COX)。结果病脑组肠道小RNA病毒组总检出率为34.5%,其中COX为29.1%;对照组未检出此类病毒。结论RT-PCR是检测肠道小RNA病毒较实用的方法,肠道小RNA病毒组尤其是其中的COX是导致病脑的重要病原体,应列为病脑病原体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Fos蛋白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病程和颌下腺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完成。取3,4,6,8,10月龄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糖尿病小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Fos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①颌下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3,4,6,8,10月龄高于相应对照组[(11.8±3.35),(17.4±2.61),(20.6±1.92),(26.8±4.85),(28.0±4.22)个/视野;(6.6±0.89),(11.8±1.64),(16.2±3.27),(16.4±3.97),(17.6±1.82)个/视野,P<0.05,0.01],且呈逐渐增加趋势。②颌下腺c-Fos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3,4,6月龄低于相应对照组[(6.4±0.65),(7.8±0.84),(7.9±0.65)个/视野;(12.2±0.84),(11.4±0.55),(10.8±0.84)个/视野,P<0.01]。③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实验组下颌下腺的实质细胞有明显形态学改变,其中腺泡萎缩明显,细胞排列紊乱。结论: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在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随病程延长表达增加,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②db/db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实质发生萎缩性形态学变化,颌下腺细胞表达c-Fos蛋白明显降低,可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低温对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完成。选择2004-11/2006-12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人工肾透析的患者2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即低温透析(35.0℃)与常温透析(37.0℃),透析后达干体质量。透析前患者休息15min后测量血压、心率,透析进行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心率及超滤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及超滤量,并观察患者低血压时有无不适症状。透析剂量3次/周,4h/次。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共行低温透析160次,常温透析160次。①低温透析前后患者的心率无明显改变,常温透析时心率较透析前略升高(86.5±6.9,75.6±8.2)次/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降低;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78.4±7.1)次/min(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0.05),超滤量明显升高(P<0.05)。②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10%,91%,P<0.05)。结论: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血管功能比较稳定。低温是降低人工肾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并探究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每组18只。其中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采用Rosenberg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Garcia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电镜观察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甲酰胺法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治疗明显提高神经功能学评分(P0.05),降低BBB通透性,减少脑组织水含量(P0.05),上调p-AKT、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结论补阳还五汤抗脑出血引起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72h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35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依复苏最终效果分为A1组25例: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ROSC)建立≥72h但最终死亡;A2组10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于ROSC24h、48h及72h检测VWF、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A1组ROSC24hVWF、D-D、PT及APTT水平高于A2组(P0.05),ROSC48h各项指标水平变化达峰值且A1高于A2组;ROSC72hA2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成功心肺复苏患者存在VWF以及内源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其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配合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3例食管癌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放射治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疗组).单放组80例,采用常规设野放疗,DT 65~70 Gy;放化疗组93例,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放组,化疗采用紫杉醇每周同步方案.两组均随访2年.结果:局部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好于单放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单放组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1.3%(41/80)、32.5%(26/80),同步放化组为87%(81/93)、68.8%(64/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8.
张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39-1140
目的调查不同饮水含氟量与氟斑牙发病关系,探讨实施改水降氟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河北省承德市4个不同方位氟病村,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饮水含氟量、尿含氟量。结果 4个不同方位的病村8~1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尿氟含量与饮水含氟量成正比。结论饮水含氟量低于1.0mg/L是防治饮水型氟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预处理Ⅰ组和Ⅱ组。灯盏花素预处理组大鼠于术前1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灯盏花素(25、50mg/kg/d);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30min,再灌注2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预处理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薄层扫描测定北豆根中青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法,扫描方式为反射式锯齿扫描,以苯-乙酸乙酯-二乙氨(7:3:1)为展开剂,测定波长λS=275nm,参比波长λR=320nm。结果:北豆根中青藤碱含量在1.06-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8%,RSD=2.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扫描测定北豆根中青藤碱含量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北豆根中青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