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605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908篇
预防医学   496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23篇
  2篇
中国医学   89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参芪扶正利湿合剂是我院院长妇科专家、张建青主任医师几十年的临床验方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主治慢性盆腔炎伴有积液,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通过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的实践性、科学性、关联性,认为在藏药配置工艺中始终不能丢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依照传统的特色才能实现其疗效.  相似文献   
33.
潘海英  沈海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20-222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前后行CT扫描,在CT引导下行微创清除术,并动态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达28.0 %~40.0 %,其中12例首次清除率为40.0 %~56.0 %.存活32例7 d后复查头颅CT证实者血肿清除率达80 %以上.治愈有效率为84.2 %,死亡率为15.8 %.结论:CT引导下的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地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4.
为观察自制消定橡皮膏的疗效,经538例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治愈342例,有效18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7.21%。提示消定橡皮膏确有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肺T淋巴细胞和血浆中IgE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哮喘模型组(B组,10只)、IFN-γ注射组(C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雾化建立哮喘模型,B组、C组分别在致敏同时第1、3、5、9、15、17、20 d,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1)和IFN-γ(1 500U)。第22 d收取肺泡灌洗液(BALF)并取其肺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及血浆中IgE。分析小鼠BALF和肺部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及血浆中IgE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无症状,B组哮喘鼠症状重,C组哮喘鼠症状轻。在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计数A组0,B组20.1±7.0,C组0.7±0.2。哮喘模型组肺T淋巴细胞中IL-4、IL-5,血浆中Ig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T淋巴细胞中IL-4、IL-5,血浆中IgE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IFN-γ可以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是抑制肺T淋巴细胞产生的IL-4、IL-5,降低血清中总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6.
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高原地区《实用内科学》第 10版第14章高原病中的定义 :海拔在 30 0 0m以上的地区 ,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气压低 ,氧分压也相应降低 ,易导致人体缺氧〔1〕。因地区特点 ,久居高原地区且患有肺心病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 ,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高原地区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上选药较棘手。笔者应用川芎嗪注射药治疗肺心病所致心律失常 4…  相似文献   
37.
独一味胶囊用于药流术中对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独一味胶囊在药流术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要求药流的患者术前1天开始至术后3天加服独一味胶囊的51例作为治疗组,未用独一味胶囊者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腹痛、出血量、术后B超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药物有明显减轻腹痛、减少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短、术后残留少及月经恢复良好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证实,独一味胶囊具有较好的止血、镇痛和抗菌作用,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0例)、非HT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入院NIHSS评分≥ 15分占比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水平低于非HT组(P <0.05),D-二聚体、sTREM2水平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敏感性分别为66.7%(95% CI:0.598,0.756)、70.0%(95% CI:0.607,0.812)、80.0%(95% CI:0.714,0.889),特异性分别为73.3%(95% CI:0.636,0.821)、86.7%(95% CI:0.778,0.923)、86.7%(95% CI:0.747,0.94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1.237(95% CI:1.103,1.387)]、大面积脑梗死[O^R=2.338(95% CI:1.292,4.231)]、入院NIHSS评分≥ 15分[O^R=2.087(95% CI:1.231,3.538)]、CTRP-3 ≤ 269.265 μg/L [O^R=3.006(95% CI:1.508,5.992)]、D-二聚体≥ 2.625 mg/L [O^R=2.649(95% CI:1.374,5.107)]、sTREM2 ≥ 314.675 ng/L [O^R=2.328(95% CI:1.411,3.841)]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Logit(P) = -33.887 + 0.213×房颤+ 0.849×大面积脑梗死+0.736×入院NIHSS评分+ 1.101×CTRP-3 + 0.974×D-二聚体+ 0.845×sTREM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敏感性为93.3%(95% CI:0.841,0.991),特异性为87.8%(95% CI:0.808,0.976)。结论 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有关,预测价值较高,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39.
GST Pull-down实验鉴定NF-κB相互作用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鉴定NF-κB相互作用多肽与p50和p65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首先构建GST-作用多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2a/polypeptide及NF-κB p50和p65亚基保守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p50和pET22b/p65,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后进行GST pull-down实验验证多肽与NF-κB p50和p65的结合效应。结果 经诱导表达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和具有DNA结合活性的p50、p65蛋白,GST pull-down实验证实3条多肽与p50发生特异地相互作用。结论 证实3条多肽在体外能与p50发生物理性的相互作用,这为获得靶向NF-κB的功能拮抗多肽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董瑞环  赵宏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168-2172
目的 了解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营养知信行现状,为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青海省四县共1 17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老年人营养知识知晓率为28.15%,营养态度积极率为57.93%,营养行为正确率为42.38%。秩和检验显示,男性、60~65岁、汉族、居住在湟源县、初中及以上学历、已婚、无业、非建档立卡户、近一年内参加过健康教育活动者营养知识得分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区(称多县:OR = 0.035,95%CI:0.007~0.161)、婚姻状况(丧偶:OR = 0.504,95%CI:0.316~0.805)是营养知识得分合格的影响因素;民族(撒拉族:OR = 3.550,95%CI:1.522~8.282)、居住地区(称多县:OR = 28.313,95%CI:9.843~81.440)、居住方式(与子女同住:OR = 1.501,95%CI:1.038~2.171)、职业(农民:OR = 2.058,95%CI:1.013~4.181)是营养行为得分合格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营养行为正确率较低,应针对不同地区、民族实施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