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篇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VVI起搏器在心房扑动、颤动时,其起搏心电图分析和诊断多较易,仅在快速性心室率出现噪声反转现象时,易误诊为起搏器感知功能不良[1-2].而DDD起搏器在心房扑动、颤动时,因F波、f波电压的高低、频率的快慢及夺获心室等因素可使DDD起搏器自动转换为各种起搏模式,加上起搏器设备种不应期和特殊功能,导致起搏模式多变和起搏频率快慢不一,极易误诊为起搏器功能异常[3-4].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200 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和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口服12.5 mg/次,2次/d,根据疗效逐渐降低至目标剂量6.25 mg次,2次/d.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心率[(71.7±8.7)、(63.6±7.3)次/min]和QTd[(49.7±15.3)、(42.5±15.6)m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1833.2±536.2)次]、房性早搏次数[(353.9±176.7)次]和交界性早搏次数[(431.3±162.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人正常角化细胞的影响,探讨放射治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正常人角化细胞在5 Gy辐射后,SA 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CM-H2DCF-DH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氧产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酶基因表达情况,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DNA修复能力.结果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正常角化细胞衰老死亡,细胞内活性氧大量产生,氧化酶基因表达明显增高,细胞DNA双链断裂.结论 电离辐射引起的正常角化细胞衰老死亡与活性氧产生和DNA损伤有关,这可能是放射治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ApoB/ApoA1比值在超体质量、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181例,以研究对象的BMI及糖调节状况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A组[n=38 (20/18)],该组患者具有正常的糖调节与体质量;B组[n=41 (24/17)],该组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具有正常的体质量;C组[n=54(31/23)],该组患者为超体质量/肥胖且具有正常的糖调节;D组[n=48 (26/22)],该组患者为超体质量/肥胖的2型糖尿病.对四组患者FPG、血脂、hs-CRP、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IR进行评价.结果 ①B、C、D组与A组比较具有较高的ApoB/ApoAl比值(P<0.05),D组与B、C组比较水平更高(P<0.05).②ApoB/ApoA1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BMI、TG、HDL-C、LDL-C、HOMA-IR(P< 0.05).③高ApoB/ApoA1组患者的年龄、BMI、FPG、TG、TC、LDL-C、HS-CRP、HOMA-IR水平与低ApoB/ApoA1组比较均明显较高,高ApoB/ApoA1组患者也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HDL-C水平明显将低.④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ApoB/ApoA1为其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在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人群中ApoB/ApoA1比值对其风险评估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9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17项(HAMD-17)进行抑郁症状评定PSD,比较不同年龄、病灶性质、部位、抑郁程度的PSD发生率,及不同病灶部位的HAMD-17评分。并进行logisitic 回归。结果 HAMD-17评分≥16的83例,首发PSD的发生率为50.89%;不同性别、病变性质及左右半球病变部位的PS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3、2.71、3.29, P均>0.05);首发脑卒中后3~6个月与2月内及7~12个月比较,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4.15, P<0.05),与7~12个月比较,前6个月内的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P<0.05);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PSD发生率22.92%(11/48)、中度为57.02%(47/85)、重度为69.44%(25/36),中度PSD发生率高于轻度,重度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2、4.38, P均<0.05);不同病灶部位的HAMD-17评分比较显示,前后半球比较及右前半球、左后半球、右后半球与左前半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4、4.62、3.75、4.02,P均<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SD的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前半球、左前半球部位的病灶有相关性(r分别=0.79、0.84、0.81,P均<0.05)。结论首发PSD的发生率较高,高峰期为第3个月至第6个月;与前半球、左前半球部位的病灶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不同,对DPN患病率的报道各异。目前普遍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诊断DPN的金标准。本次研究采用肌电图对126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97.
功能性便秘患者认知功能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及其关联性.方法 选取3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及24例健康志愿者,在执行听觉Oddball序列任务时,采集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及脑电数据.ERP检测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评估,并将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功能性便秘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焦虑总分和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EPQ中内外向和神经质因子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便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ERP-P300反应时分别为(474.28 ±128.29)ms和(424.28±94.95) ms,准确率分别为(97.16±4.17)%和(98.02±2.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便秘组在F3和F7位点上的P300波幅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但其相应的P300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有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存在躯体化、强迫等方式应对焦虑抑郁的痛苦体验;其听觉通道信息加工中涉及内隐加工的认知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8.
背景:有研究表明,锌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活性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骨对钛植入体反应的作用。目的:观察锌离子对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钛植入体稳定性的作用。方法:摘除28只雌性SD大鼠卵巢,饲养12周获得骨质疏松效果,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含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植入体,对照组于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钛植入体。两组分别随机选择3只大鼠进行双重荧光标记,于术后6周末计算矿物沉积率;术后12周末,两组分别随机选择4只大鼠进行植入体及其周围组织组织形态学分析;术后12周,对两组剩余大鼠行推出实验,计算最大推出力与最大剪切力。结果与结论:荧光标记检测发现在术后3-5周,两组中植入体周围均有活跃的骨生成,实验组矿物质沉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均可见新骨形成,但实验组新骨形成量、骨面积比率、骨-植入体接触率、最大推出力及最大剪切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明锌离子在去势大鼠骨植入体中具有促进骨生成和改善植入体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重组技术在阑尾显示率及阑尾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68例临床可疑阑尾炎患者(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阑尾炎52例,非阑尾炎16例)行MDCT检查,分析MDCT平扫横断位、静脉增强横断位、平扫冠状重组及静脉增强扫描冠状重组的影像表现,对比4组图像的阑尾显示率和阑尾炎诊断正确率.结果:68例MDCT平扫横断位阑尾显示率为89.7%(61/68),诊断正确率为82.4%(56/68);静脉增强扫描横断位阑尾显示率为97.1%(66/68),诊断正确率为92.6%(63/68);平扫冠状重组阑尾显示率为97.1%(66/68),诊断正确率为89.7%(61/68);静脉增强扫描冠状重组阑尾显示率为98.5%(67/68),诊断正确率为94.1%(64/68).结论:MDCT平扫冠状重组技术在阑尾显示率及阑尾炎诊断正确率方面优越于平扫横断位,且平扫冠状重组技术与静脉增强检查的显示率与诊断正确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0.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属条件致病菌,是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的重要革兰阴性杆菌之一.由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机制之一是通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头孢菌素酶(AmpC酶)实现;对于这些多重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目前可用的最有效药物.然而,近年来各种碳青霉烯水解酶的相继出现,临床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等现象使得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成为医学感染的严重威胁[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