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腰痛是所有成年人慢性健康问题中最常见、费用最高和造成功能障碍最多的问题之一。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已成为腰痛的评估和康复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工具,国际上临床最常用的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量表(QBPDS)。本文对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临床康复应用、信效度和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指标及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挥拍击球阶段腰伸肌群疲劳后,鞭打侧手部峰值线速度(P<0.05)及髋、肩、肘三关节峰值角速度(P<0.05)下降;肩、髋相对角度差减小(P<0.05);左、右腹直肌(P<0.05),左、右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5)的肌电RMS均值较疲劳前减小;左侧腹直肌(P<0.01)、左侧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1)的RMS峰值下降;左、右竖脊肌的RMS均值增加(P<0.05),且右侧竖脊肌RMS峰值也增加(P<0.05)。结论: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会降低人体各环节在挥拍击球时产生动量矩的效率,从而对鞭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局部肌肉疲劳引起人体躯干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改变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人体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未来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3.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ACLR的优秀运动员41名,年龄22.6±4.1岁,27名女性,14名男性。术后行同质专业康复,随访其重返运动时间。于重返前1周行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角速度:60°/s和180°/s;动作:屈膝和伸膝)和四种单脚跳跃测试(跳远、侧向跳、箱跳和8字跳)。术侧与健侧对比并记作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index,LSI)。将运动员按术后重返时间分组:提前重返组(6~8月)、适时重返组(9~12月)、延时重返组(12月后),并比较三组等速肌力和下肢跳测试的LSI以及术侧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结果:提前组14人,适时组19人,延时组8人。60°/s屈膝峰力矩LSI,提前组(87.4%±7.5%)与适时组(95.8%±6.6%)和延时组(96.0%±2.4%)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前组与和延时组峰力矩LSI在60°/s伸膝(85.8%±9.4%、94.8%±4.8%)、180°/s屈膝峰力矩(90.7%±8.7%、101.4%±6.8%)、180°/s伸膝峰力矩(90.6%±5.2%、97.8%±5.6%)间有显著差异(P<0.05)。单脚跳远LSI,提前组(84.7%±7.3%)与适时组(95.7%±6.0%)和延时组(98.1%±1.9%)间有显著差异(P<0.01)。侧向跳LSI,提前组(93.4%±8.5%)与适时组(104.2%±4.3%)和延时组(104.7%±4.0%)间有显著差异(P<0.01)。箱跳LSI,提前组(112.5%±5.7%)与适时组(105.3%±7.9%)和延时组(106.3%±7.4%)间有显著差异(P<0.01)。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仅在提前重返组(2.48±0.58 Nm/kg)和延时重返组(3.21±0.51 Nm/kg)间有显著差异(P<0.01)。余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术后9个月内重返运动面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12个月后重返运动虽并未显著改善单脚跳功能,但在力学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其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鞍座高度变化对稳定骑行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做功模式的影响,为科学健身骑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完成4种鞍座高度(1.中等高度座高;2.自选高度座高;3.较低高度座高;4.较高高度座高)下的骑行,采用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200 Hz)、三维脚蹬测力台(1000 Hz)同步采集右侧下肢三关节运动学、踏板反作用力数据;使用三维分析软件(Visual 3D)、Matlab软件计算分析连续10个踩踏周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结果:随着座高的增加,推进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减小(P<0.05),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增加(P<0.05),髋关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增加(P<0.05),髋关节做功贡献度逐渐减小(P<0.05),踝关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推时相,三关节做功贡献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骑行时适当增加座高可以减少推进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但会增加踝关节做功贡献度,同时也会增加恢复时相膝关节做功贡献度。因此,健身骑行座高选择采用自选或中等高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5.
<正>由于国际性体育赛事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运动员在旅行和比赛期间必须适应包括气候变化、航班拥挤和不同时区昼夜变化等不同的情况,其中最难以适应的是因跨时区旅行产生的时差反应[1,2]。时差反应是身体转移到新时区,生理上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综合征的外在表现[3],它会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多年来,对人体生物钟和时差反应的研究也促使研究人员寻找应对时差反应的方法[4-9]。  相似文献   
96.
活动性视频游戏借助人机交互、运动捕捉、虚拟现实等高技术,集运动性、娱乐性、交流性等特征于一体,吸引各年龄层次人群操作,其低成本和方便性允许在多种环境下开展。近十年来,国际学者对活动性视频游戏与身体健康促进的关系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和主题聚类法,发现该领域四大方面的研究主题,即活动性视频游戏对身体活动的影响、对能量消耗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作为病患康复手段的效果以及对老年人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成果的梳理对于在该领域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究不同机械牵张强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以及lncRNA H19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C57BL/6小鼠原代BMSCs,进行培养和鉴定。用Flexcell 5000细胞应力加载系统进行机械牵张,方案为频率0.5 Hz,连续牵张7 d,牵张强度为4 %和6 %,单次牵张时间分别为0、2、4、6、8 h。干预结束后采用RT-PCR验证lncRNA H19和成骨标志物OCN 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ALP染色检测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4 %和6 %的机械牵张干预均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及lncRNA H19表达,其在4 %牵张强度下牵张6 h内持续升高,8 h出现下降;在6 %牵张强度下牵张4 h内持续升高,6 h出现下降,但都仍高于0 h。结论 在固定牵张强度刺激下,一定时间范围内,牵张时间的增加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长时间的牵张不利于成骨分化。本研究确定的促成骨分化及lncRNA H19表达的最佳牵张方案为6 %牵张强度,4 h/d,连续牵张7 d,频率0.5 Hz。  相似文献   
98.
自Arron在Nature上首次提出“骨免疫学”的概念以来,关于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骨免疫学研究中,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作为免疫系统参与骨代谢调节的主要通路一直备受关注。当机体运动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应力以及运动诱导的免疫功能变化均能通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适宜的运动能上调OPG基因表达,抑制RANKL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促进IL -2、IL-18、IFN等保护性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助于骨形成, 使骨代谢趋向正平衡。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及过度训练则上调RANKL基因表达,下调OPG基因表达,促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同时又诱导IL-6、TNF、IL-17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间接促进骨吸收,使骨代谢趋向负平衡。为了更深人地了解运动、免疫以及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运动、免疫与骨代谢的报道,旨在探讨运动对骨代谢及OPG/ RANKL/RANK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应激下免疫细胞因子对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运动与骨免疫 学的研究及骨代谢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组织下,我们邀请多名运动与骨代谢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共同撰写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旨在为大众及医学工作者提供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共识主要概述了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总结了不同类型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及特点,在结合 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人群及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设计了绝经性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运动预防及治疗方案以及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性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BSCO、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触发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58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的疼痛治疗效果均具有显著性优势(干预后:MD=-1.14,95%CI-1.88^-0.40,P=0.002。随访时:MD=-0.69,95%CI-1.16^-0.22,P=0.004)。干预时间(P=0.024)和随访时间(P=0.020)是随访结果主要异质性来源。结论肌内效贴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方面有优势。治疗时间或随访时间越长,肌内效贴的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