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001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9篇
  4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胶体金技术建立一种呼吸道真菌感染核酸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选择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片段作为靶基因,应用DNAMAN软件对真菌ITS基因片段进行分析,并分别在真菌通用引物5'端用生物素(Biotin)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修饰标记;建立PCR体系,进行体系的最佳条件优化;确定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标记链霉亲和素的最佳标记量和质控线及检测线最佳包被物浓度,组装核酸胶体金试纸条,对试纸条的特异度、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结果 水煮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毛霉菌DNA,浓度为180 μg·L-1以上,纯度为1.60~2.10;在pH 7.0条件下,每100 μL胶体金溶液中制备胶体金标记链霉亲和素最佳标记量为 3.3 μg,质控线包被Biotin化牛血清白蛋白(BSA-Biotin)浓度为2.00 g·L-1,检测线包被抗FITC抗体浓度为1.00 g·L-1。核酸试纸条的特异度与电泳结果一致,仅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毛霉菌出现阳性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细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检测,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毛霉菌的DNA浓度分别为10-4、10-2和10-3 mg·L-1时核酸试纸条仍可准确检出,而普通PCR电泳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毛霉菌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1.00和0.10 mg·L-1;重复性检测,在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对核酸试纸条进行验证,结果一致,重复性良好;稳定性检测,核酸试纸条在第6、9和12个月进行检测,结果符合预期,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呼吸道真菌感染核酸胶体金试纸条可以检测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毛霉菌等真菌,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操作简便且快速。  相似文献   
32.
赵莉 《吉林医学》2001,22(6):362-362
近些年出现了几种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文报告了 2 3例 (2 3只眼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其手术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报告 2 3例 (2 3只眼 )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年龄 19岁~ 71岁 ,平均 5 0 5岁。其中囊内摘除术后 3例(3只眼 ) ,瞳孔均较圆 ,无玻璃体突入前房 ;2 0例 (2 0只眼 )为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者 ,按其缺损部位大致可分为垂直半侧 (6点~ 12点连线为界 )缺损 ,共 9例 ;水平半侧 (3点~ 9点连线 )缺损 ,共 7例 ;其他 7例。人工晶体均为国产改良型聚丙烯襻 ,缝线为国产 …  相似文献   
33.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6 0岁 ,病历号 :114795。因间断性心悸、胸闷、气短 4a,胸痛 2 0 d于 1999年 8月 2 0日 14时入院。入院前 2 0 d起活动时出现胸骨后闷痛 ,伴向后背放散 ,每次发作持续 10 m in左右 ,休息可缓解。入院时查体 :Bp 2 3/ 14k Pa。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 74次 / m in。入院时心电示 :I、V5 、V6 的 T波低平 ,av L、V1 ~ V4的 T波倒置。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劳累性心绞痛”。给予静点硝酸甘油 10 mg加入 10 %葡萄糖 2 5 0 ml中以 6滴 / m in~ 8滴 / min的速度静点 ,并于静点过程中测血压 18.6 / 12 ,于晚 17时左右…  相似文献   
34.
谢延侠  曲伸等 《吉林医学》2001,22(4):245-245
我们自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112例 14岁以下小儿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 ,诊断消化性溃疡 36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2 9例 ,女 7例。年龄 5岁~ 14岁 ,其中 5岁~ 8岁 6例 ,8岁~ 11岁 12例 ,11岁~ 14岁 18例。1 2 临床症状 :腹部隐痛反复发作 2 8例 ,上腹部压痛 12例 ,脐周压痛 2 3例。腹痛多在脐周和 (或 )上腹部 ,持续时间 1个月~ 1 5a,多无规律性腹痛。消化道出血 14例 ,其中以黑便为主 11例 ,呕血 3例。其次有恶心、呕吐 13例 ,返酸 9例 ,嗳气 4例 ,反复腹胀 2例。1 3 内镜检查结果 :36例小儿消…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确定了252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190例(占75.39%),多发性损害174例占(69.05%),其中46例无自觉症状,3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体征;糖尿病病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大大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MV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率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 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 2~ 4个周期的MVP方案化疗 ,同时应用康泉、枢丹防治胃肠道反应 ,白细胞明显下降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后按WHO有关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 (CR PR)为 47.9% ,鳞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 5 3.8%、40 .9% ,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有效率分别为 75 %、5 7.1%、44%。主要毒性反应是白细胞下降 (6 6 % )。结论 MVP方案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7.
杨光  祝元刚  杨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2):1336-1338
雷帕霉素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它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蛋白mTOR、受体FKBP、VMP1,促进自噬,抑制了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从而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神经退行病药物。本文对其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将 34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 ,观察两组疗效 ;并于治疗第 13周 ,应用CD单克隆抗体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3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胸腺肽治疗RRI总有效率为93 .7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CD4 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CD4 /CD8 值明显升高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 (P <0 .0 1)。结论 胸腺肽可提高RRI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可作为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9.
肌腱缝合术是手部严重创伤、手功能重建的基本内容,肌腱的缝合方式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和预后,对手功能的恢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院1995年5月~1998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王氏肌腱腱内单线显微缝合方法修复指屈肌腱断裂伤68例134条,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  相似文献   
40.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伍  卢瑛 《吉林医学》1999,20(4):207-208
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 126 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 C 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 95 例(占 7539% ),多发性损害 87 例(占 6905% ),其中 23 例无自觉症状,19 例无周围神经病体征;糖尿病病程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S C V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程的增加及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易发生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