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海市郊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患病率、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以上海市郊区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一般情况和肾脏疾病的相关证据.结果 共148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入研究,1421例资料完整,其中男579例(40.75%),女842例(59.25%),年龄37 ~86(61.33 ±9.65)岁,糖尿病病程0.25 ~43.92(7.85±6.34)年.43.42%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18%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9.95%合并高血压,76.07%合并高脂血症,15.55%有高尿酸血症,23.65%有心血管事件病史.空腹血糖达标率57.7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33.99%,血压达标率14.22%,血脂达标率2.46%.肾脏疾病总体患病率为41.31%,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和不明原因肾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分别为18.51%、13.44%和9.36%.高龄、糖尿病病程较长、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血压未达标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和血压未达标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和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管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短,但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较高,合并症控制率较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肾病常见,进一步明确诊断对防治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血尿酸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应用SELDI-TOF-MS筛检造影剂肾病尿液相关候选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o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AKI)的第三位常见原因[1].CIN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危重AKI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关键[2].近些年来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scopy,SEIDI-TOF-MS)的运用,为寻找CIN早期诊断特异性标志蛋白带来了新思路.本研究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接受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冠脉造影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晨尿进行蛋白质分析,以期筛选出CIN发病相关的尿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时氧化应激的评价指标,以确定可以稳定反映氧化应激水平的指标。方法:选择2008年7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为CKD1~5期的住院患者73例,以10例同期在骨科住院行择期手术的无肾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CAT)的活力。结果:血浆AOPP和MDA水平CK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血浆AOPP水平随着肾功能减退逐渐升高,在CKD1~5期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GSH-PX、SOD和CAT水平CK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前两者在CKD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过度氧化应激。血浆AOPP水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渐升高,它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的稳定指标,并可较好地区别CKD不同肾损伤阶段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GSH-PX和SOD是较好的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24.
体内转染核因子-κB诱捕物可减轻急性缺血性肾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ao CC  Ding XQ  Ou ZL  Liu CF  Li P  Wang L  Zhu C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97-160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 (NF κB)诱捕物寡聚核苷酸 (ODN)对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肾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iARF)模型 ,应用鱼精蛋白 脂质体法经肾动脉转染NF κB诱捕物ODN进行治疗。 2 4只大鼠被分成 4组 :假手术组 ,急性肾衰竭组 (iARF组 ) ,NF κB诱捕物ODN治疗组 (NF κB组 )和错配物ODN处理组。应用生化和组织学指标检测肾脏损伤的程度 ;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检测肾组织NF κB/DNA结合活性 ;免疫组化和RT PCR技术分别检测单核 巨噬细胞浸润 (M/MΦ)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表达。结果 经鱼精蛋白 脂质体法转染NF κB诱捕物ODN 12h后 ,ODN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与假手术组比较 ,iARF组血清Cr、BUN水平分别增加 10倍和 5倍 ( 2 5 6 μmol/L± 84 μmol/Lvs 2 5 μmol/L± 5 μmol/L和 4 3 4 7μmol/L± 13 4 8μmol/Lvs8 4 5mmol/L± 1 0 7mmol/L ,Ps<0 0 1) ;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升高 ( 3 6 3± 0 15vs 0 0 0± 0 0 0 ,P <0 0 1) ;NF 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中位数 (M) :1 75vs0 15 ,P <0 0 5 ];M/MΦ以及MCP 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iARF组比较 ,NF κB组经诱捕物ODN治疗后 ,血清Cr水平下降 70 % ( 79μmol/L± 2 1μmol/Lvs 2 5 6 μmol/L± 84 5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在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模型中的心脏毒性。方法 方法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入组肾功能不全CRF手术对照组、CRF+IS处理(IS)组和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R)组,每组10只。对CRF组和IS组实施5/6肾切除术建立肾功能不全模型,建模成功后,IS组给予隔天腹腔注射IS (100 mg/kg)约24周。每组大鼠在基线和注射结束1周时采集左室短轴二维超声图像,分析获得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实验完成后取心脏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IS组中3只大鼠在IS注射12~20周中发生猝死,实验结束时SOR组10例,CRF组10例,IS组7例纳入统计分析。3组的左室内径均较基线明显增大,IS组和CRF组的室壁厚度均较基线明显增厚,IS组肥厚程度更为显著(P均<0.01)。实验前后,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在CRF组显著增加(P=0.017),但在IS组及SO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功能参数环向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peak E'/peak/A',E'/A'-SRc)和径向应变率(radial peak E'/peak/A',E'/A'-SRr)在IS组和CRF组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且实验后IS组显著低于CRF组(P均<0.01)。CRF组及IS组的心脏重量均显著大于SOR组(P均<0.05)。心肌细胞面积在SOR组、CRF组及IS组依次增大,且心肌纤维化程度在SOR组、CRF组和IS组依次增加(P均<0.05)。结论 IS可以加重肾功能不全大鼠的心肌损害,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肥厚,坏死和纤维化,且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早于收缩功能受损,应变率显像的舒张功能指标可敏感检测IS导致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浓度显著低于血液透析患者,进一步分析PD患者血清IS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透中心定期评估、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D,CAP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测血清IS浓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腹膜平衡试验和透析充分性检查。结果 共纳入CAPD患者169例,有尿和无尿患者的性别、年龄、肾脏基础疾病、贫血、营养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更低[(18.74±11.30) μg/mL vs.(28.05±13.98) μg/mL,P<0.001],透析充分性更好[tKt/v:2.20±0.60 vs.1.84±0.43,P<0.001;tCcr:(71.68±22.84) L/wk vs.(53.66±11.16) L/wk,P<0.001]。依据tKt/v分组,无论有尿还是无尿,透析充分与不充分患者IS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依据tCcr分组则发现,透析充分的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的有尿患者。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间血清IS浓度无统计学意义,高转运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情况更明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校正透析龄及尿量后tCcr与IS仍显著相关。结论 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对IS清除极为重要,腹膜转运特性对血清IS浓度无显著影响;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血清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有尿CAPD患者,tCc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清IS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方法,检测50例尿毒症患者和12例正常健康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利用率(M)、糖和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分析上述诸指标与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LDL-C/HDL-C比值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ISI、M值显著低下,AUCG、AUCINS值显著增高。提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异常;尿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浆TG、LDL-C水平及LDL-C/HDL-C比值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低下,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2)与非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LDLKJ-C/HDL-C比值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LDL-C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AUCINS呈显著正相关;LDL-C/HDL-C比值与ISI、M呈显著负相关,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及与其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糖代谢异常与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有关,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从"自噬-炎症反应"角度探讨肾炎口服液Ⅰ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采用双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成功的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成药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盐酸贝那普利混悬液(0.9 mg/kg/d)、肾炎口服液Ⅰ(相当于10 g生药/kg/d)灌胃治疗;再取10只为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4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第4周末,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4、8(IL-2,IL-4,IL-8)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Masson染色);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自噬结构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A/B、Beclin-1和免疫相关蛋白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白蛋白定量,血清Scr、BUN、TNF-α、IL-2、IL-8水平,肾组织中LC3A/B、Beclin-1、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显著升高,血ALB、IL-4水平显著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成药组和西药组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P0.001),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自噬结构形成,且对血IL-2、TNF-α、IL-8、IL-4以及肾组织LC3A/B、Beclin-1和TLR4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结论:肾炎口服液Ⅰ能够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自噬结构形成,其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TLR4的表达,进而调控自噬-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钾离子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处于动态平衡,它是细胞内液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在细胞外液含量却很少;在亚细胞结构中,钾离子在胞核的浓度最高,细胞基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次之。细胞内钾离子参与细胞形态维持、酶活性调控及能量代谢、遗传物质的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死亡、修复和迁移、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同时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和肿瘤、急性缺血损伤、自身免疫病、内分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纠正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近年细胞内钾离子稳态的基本情况和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调控机制及生理和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因体检异常来本院就诊且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病的357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检测SCr,并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计算eGFR;病理学分级参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结果随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加重,SCr呈明显升高趋势,而CG-GFR、MDRD-GFR呈显著下降趋势,SCr、CG-GFR、MDRD-GFR均与小管间质病变存在显著相关(r=0.626,-0.596,-0.600;P0.001)。SCr正常范围(115μmol/L)时,90%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管间质损伤,13.2%的患者出现了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SCr水平和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减弱;38.9%的患者出现了GFR异常(90mL/min/1.73m2),与GFR正常(≥90mL/min/1.73m2)者相比,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既联系密切,又不完全平行。SCr异常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较大;但当其在所谓正常范围时,需根据MDRD或CG方程估算GFR,这时GFR对小管间质病变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