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0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分析,了解带型分布特征,探究内在规律。方法收集2015-201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MSM人群中558例经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条带,分析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者带型差异。结果558例HIV-1抗体阳性者的WB条带中,10条全条带出现114例,占20.43%,7~9条带392例,占70.25%,3~6条带52例,占9.32%。条带gp160、gp120、p24出现率均为100.00%,gp41出现率为98.21%,最低为条带p55,出现率为30.65%。仅条带p66在不同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其他各条带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06,P值均>0.05)。结论VCT门诊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者中大多数发现在未进入AIDS期,条带分布规律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追踪和探讨。  相似文献   
32.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午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小学生午餐改善措施及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21所学校4~6年级学生进行午餐满意度调查。结果学校自办食堂提供的午餐在荤素搭配满意度、午餐口味满意度、卫生情况满意度和午餐整体满意度方面,均显著高于社会送餐公司提供的午餐。不同年级、供餐方式、荤素搭配、饱腹感、午餐花费、营养摄取均衡、午餐口味以及卫生状况,对午餐满意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学校食堂供餐、荤素搭配满意、高饱腹感、花费偏高、对卫生情况满意、营养摄取均衡、口味健康,是提高午餐满意度的因素;而高年级是降低满意度的因素。结论午餐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鼓励学校自办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加强午餐的营养均衡和菜品搭配,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科学膳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一种以增强型脂质快速净化(EMR-Lipid)进行前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龙虾虾肉及虾黄中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混匀后加入乙腈提取,提取液经EMR-Lipid净化浓缩后,以HPLC-MS/MS进行分析。结果在质量浓度0.1~2.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为86.6%~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2.0%~10.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适用于龙虾肉及黄中的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测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浦口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汤泉街道九龙村、顶山街道大新村、桥林街道周营村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3个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以及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08%和0,家畜感染率为0;2016年3个村共调查面积231万平方米,查获钉螺1只,钉螺感染率为0。结论浦口区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无钉螺感染,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下载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流感暴发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5年ILI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平均分别为5823例和5.0%,ILI 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最高(64.8%),6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最低(2.1%);2006-2015年南京市共分离检测流ILI标本31644例,阳性病例4762例,阳性率15.0%,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之间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阳性标本中季节性H3N21944例(40.8%),其次是B型流感1374例(28.9%),甲型H1N1次之1243例(26.1%),季节性H1N1最少201例(4.2%);不同年龄段人群流感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9,P<0.001)。结论 ILI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2006-2015年流感各亚型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不同年龄段感染主要亚型不同。  相似文献   
36.
文章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收集的省属三级医院的医疗数据,对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医疗负担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平均负担下降明显,新医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不同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水平的影响,为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平台2020年南京市数据库下载数据,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020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9项因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有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卫生技术人员数(B=0.497)、全科医生数(B=0.285)和常住居民数(B=0.369)是诊疗人次的正向因素,建档人数(B=-0.250)是负向因素。结论: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应特别关注卫生技术人员数、全科医生数、常住居民数和建档人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水痘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水痘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7年南京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7 3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10万(9.1/10万~115/10万),报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t=2.79,P<0.05),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多(9 478例);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分别为10月~次年1月(54%)和3~6月(28%);男性占55%;病例年龄中位数为9岁(0~90岁),35岁以下占99%,15岁以下占68%,有5岁和9岁两个发病高峰;学生(53%)、幼托儿童(21%)和散居儿童(9.3%)共占84%。报告32起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结论 在2017年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南京市报告水痘病例显著增加,监测敏感性得到提高,应加强水痘的持续监测,同时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南京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菌痢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菌痢病例流行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菌痢病例2064例,年均报告516例(412~6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 /10万(5.0/10万~8.2/10万),报告2起暴发疫情,共发病167例。4-10月报告病例占78%;男性占5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0~95岁),0~3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34%)、学生(17%)和离退人员(16%)占比最高。各年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都为正值,都P<0.05;各年均探测到1个时空聚集区域,聚集地区为城区(玄武、鼓楼、秦淮等老城区),聚集时间为4-10月,都P<0.001。分离培养志贺氏菌株139株,福氏志贺氏菌占58%,宋内氏志贺氏菌占37%。结论 南京市菌痢报告发病逐年下降,城区高发,婴幼儿童和老年人群为重点人群,应根据流行和病原学特征,在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急性胃肠炎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4月26日至 2017年5月5日南京市某小学出现的111例胃肠炎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7例;年龄7~36岁,平均年龄(10.84±4.00)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可疑传播因素,选择一、三、五年级病例55例,按1∶1在同班级选择同性别无症状健康人群55例为对照,分析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人体、环境及食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本次疫情共111例病例,其中学生108例(95.7%),教师3例(2.6%)。实验室共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11份(12.6%),其中9份为学生肛拭子样(56%),1份为学生粪便样(100%),1份为三(1)班门把手涂擦样(3.3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靠近患者呕吐物1米是危险因素(OR=3.90,P<0.05),说明直接或间接接触呕吐物或气溶胶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暂未发现与该起暴发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 结论该起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密切接触与暴露于患者的呕吐物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