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测定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本院拟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每组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cm),选择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A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B组给予舒芬太尼4μg;C组给予舒芬太尼6μg;D组给予舒芬太尼8μg,每组产妇均将舒芬太尼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后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而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同时连接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物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总量为100ml,首剂量设定为6ml,维持剂量为6ml,PCEA剂量为6ml,锁定时间为30min,PCEA维持至第一产程结束。观察各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EA首次给药时间及用药量、运动阻滞情况,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结果C、D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C、D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B、D组PCEA给药量少于A组(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B、C组(P〈0.05);但D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A、C组(P〈0.05);各组在运动阻滞情况、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选用4-6μg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产科分娩潜伏期镇痛,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小鼠皮肤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利用快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皮肤干细胞,K15、β1整合素和CD34鉴定皮肤干细胞.结果 皮肤干细胞密度大,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形态清晰,胞质均匀,可见有核分裂细胞,核质比例大.免疫组化显示K15、β1整合素胞质染色阳性,染色率为100%.CD34染色阴性.结论 利用快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出来的皮肤干细胞符合干细胞的特性,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CD34表达阴性也从侧面说明了皮肤干细胞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腘静脉滤网置入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腘静脉滤网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均消失,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未有新的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滤网置入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术前、术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4.
邓晓莉 《海峡药学》2014,(4):113-115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微机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2010~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位列前三位的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磺酰脲类;DDDs排序前三位的是双胍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稳居单品种销售金额榜首;二甲双胍缓释片位列单品种DDDs排序首位。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品种的选择上趋向于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上报的62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5例ADR中,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女性,45-59岁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528例,占84.5%),引发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类制剂(168例,占比26.9)、其次抗感染药156例,占比25%。严重不良反应4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过敏性休克等,ADR报告主要以医生护士为主,药师上报例数仅占上报例数4.5%。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治疗,术中放液44例,不放液13例。结果:57例57眼出院时复位54例(94.73%),随访3~12月,结果一次手术复位53眼,复位率(92.98%)。结论: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及有效方法,及时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视力,伴有严重PVR的牵拉性网脱有必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才能有效复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33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3例患者行患侧及健侧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螺旋CT扫描,总结患侧及健侧CT影像表现,同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示: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管径粗,与健侧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