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从2012-07~2013-07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了130例进行调查,在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下,将所选人员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 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3.5±46.0) min和(142.4±4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47.9±85.6)mL和(299.8±100.7)mL,A组均低于B组。 A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B组的47.69%,且以上结果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直肠癌患者在采取腹腔镜下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时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邓晓莉 《海峡药学》2016,(11):259-262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对我院上报的6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旨在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地分类统计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集上报的624例ADR报告.结果 624例ADR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89例,占30.29%);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448例,占71.79%);最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138例,占22.1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和中药类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及附件为主(251例,占39.72%);62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118例.结论 临床应该重视和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标志物的作用.方法 将8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放疗组与联合化疗组,每组41例.单一放疗组采用常规术后放疗,联合化疗组在单一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化疗组患者VEGF、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放疗组(P﹤0.01),CD8+明显低于单一放疗组(P﹤0.01),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单一放疗组(P﹤0.01),KPS、QOL、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单一放疗组(P﹤0.01).联合化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单一放疗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单一放疗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可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24.
加强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调剂质量.总结在住院药房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对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药品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做好药品质量管理既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病例1224例,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69%,无指征预防用药率为0.69%,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4.48%,术前给药合理率为100%,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4.83%。结论该院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有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6.
药源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阿奇霉素是第一个半合成的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经肝胆系统代谢,血药半衰期可长达35—48h。有关研究证实阿奇霉素在肝脏中的浓度可超过血浆浓度25~200倍,用药时间过长易导致药物在肝脏中的蓄积,加重对肝脏的毒性,导致肝功能受损。笔者分析阿奇霉素致肝损害1例的救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66岁。因咳嗽3d,发热2d就医。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8.6℃,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无喘鸣音。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右下肺炎"。医嘱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0.4g/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患者在输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min后主诉胸闷、憋气、无力、头晕,继而大汗淋漓、口唇发绀,神态转模糊。查体:BP 76/52mm Hg,HR 116次/min,律齐。考虑为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注莫西沙星,给予  相似文献   
2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增生的前列腺常挤压尿道,出现一系列排尿障碍症状。其病理改变为围绕尿道周围的前列腺移行上皮和间质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形成多个瘤体,再融合为彼此分隔的腺瘤[1]。前列腺增生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积水、肾盂肾炎,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癌的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行VAMT肺叶根治性切除术的情况。结果42例肺癌VAMT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0-230min,平均176.8min;术中出血量90-550mL,平均269.8mL;清除淋巴结数目7-16枚,平均10.9枚;手术切口长度6-12cm,平均8.2cm;术后住院天数7~18d,平均10.9d;术后胸腔总引流量300~900mL,平均486.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9%。结论VAMT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良好,能够取得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三叶鬼针草的用途。方法:收集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男性,患结肠炎0.5~2年,均有结肠炎疾病的症状。嘱患者用三叶鬼针草水煎服。结果:患者大便成形,次数正常。结论:三叶鬼针草可以治疗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