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612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NICU机械通气患儿为对象,分析vAP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82例机械通气患儿中,4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茵为主,细菌耐药高。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有利于合理运用抗生素和防治V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氮嗪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二氮嗪治疗组和缺血+二氮嚷+MitoK(ATP)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HD组。观察各组凋亡细胞数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二氮嗪使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83.2±9.04 vs 123.96±13.45),Bcl-2表达增高(0.17±0.01 vs 0.13±0.01),Bax表达下降(0.15±0.02 vs 0.20±0.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HD能取消这些作用(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二氮嗪能通过上调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为保健医学时代。微生态学迅速崛起和发展,一方面引导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按其规律发展,另一方面又为保健医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抗生素广泛而大量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正常的有益菌群,导致了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所以治疗疾病时,应全面考虑人体微生态区系,根据体内微生态的特点,祛邪扶正并举,即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又要大力提倡应用微生态制剂。1小儿肠道微生态环境新生儿刚出生时,胃肠道…  相似文献   
14.
甲氰咪胍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观察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 ,同时予甲氰咪胍 0 4g静脉滴注 ,每天 2次 ;对照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分别于治疗后第 1、3、7和 11d观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第 1d有效率分别为 70 %和 40 % (χ2 =6 67,P <0 0 5 ) ,第 3d分别为 85 %和 70 % (χ2 =4 2 ,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第 7d痊愈率分别为 90 %和 60 % (χ2 =4 8,P <0 0 5 ) ,第 11d天分别为 10 0 %和 80 % (x2 =4 4,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单用阿昔洛韦起效更快 ,疗效更高 ,疗程更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苏 《山东医药》2006,46(18):99-100
病历摘要 患儿男,12岁,自幼即有心脏杂音,伴不规则发热10d。体温38℃~40℃,偶伴畏寒,无寒战。幼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无其他特殊病史。无皮肤疖肿挤压、外伤史.无明显“感冒”史。查体;发育欠佳,重病面容,T38.2℃,表浅淋巴结未触及,皮肤未见瘀点及脓疱疹,右上唇见疱疹,咽充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治疗角膜厚度较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扫描激光系统,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气动平推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对39例(70只眼)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近视患者(-5.00~-16.00D)行LASIK多区切削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术后4个时段视力的变化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矫正视力在1.2以上,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6、0.6~0.9、>1.0的分别为2.9%、55.7%、41.4%,术后1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为68.6%.左右眼对比,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变化,右眼术后4个时段无变化.术后1个月双眼视力均趋向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的达72.9%.术后并发症有近视欠矫和回退4例,占10.2%,其中1例为角膜辨移位导致Ⅱ级Haze;近视过矫1例,占2.5%;其余为少量角膜瓣下异物和Ⅰ级Hage 5例,均不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结论应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因其带有红外线制导的自动跟踪系统准确跟踪眼球急动,使切削不偏中心,使切削面更加精细光滑,术后疗效良好.尤其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厚度薄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但少部分近视欠矫和回退与切削直径小、角膜瓣愈合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环氧全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eytes,PB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SLE病情活动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PBMC后涂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蛋白在SLE实验组呈高表达状态,与SLE疾病的活动性之间呈正相关。结论:COX-2的表达与SLE的发病有关,可作为今后辅助治疗措施的目标和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是急性传染病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地方,幼儿园的预防性消毒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了解海口市幼儿园的消毒质量,加强幼儿园的消毒工作管理,我们于1998~2002年对海口市7所市直管幼儿园、230所私立幼儿园进行调查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手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影像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及手术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56例侵袭性脑膜瘤在影像学上表现有颅骨的局部增生(18例),肿瘤侵蚀破坏颅骨(11例),硬脑膜“尾”征(27例),瘤-脑界面部分或完全消失(29例),肿瘤边界毛糙模糊、结节状或指状突出、伪足征(24例)。肿瘤粘附或侵入静脉窦或海绵窦(9例),包绕大血管4例,瘤周明显水肿(39饼)等。手术切除按Simpson标准分级,其中0级21例,Ⅰ级19例;Ⅱ级9例,Ⅲ级7例。术后随访0.5—8年,痊愈49例,轻度功能障碍7例。无死亡病例,复发4例。结论侵袭性脑膜瘤有较特殊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尽可能地行病灶根治性切除能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2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院前急救观察组60例和院内对照组65例.通过对患者治愈,好转,死亡,有效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3.84%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6.15%和72.31%,病死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挽救脑出血病人生命,降低病人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