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558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05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55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脾破裂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增强扫描证实的36例小儿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影像。结果36例小儿脾破裂中真性破裂12例,包膜下破裂8例,中央型破裂16例;破裂高回声为主患儿25例,低回声为主患儿11例。高频线阵诊断阳性34例,2例阴性,诊断符合率94%;低频凸阵诊断阳性26例,10例阴性,诊断符合率72%,本组结果计算出χ2=6.4,P<0.01。结论小儿脾破裂首选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能较好提供脾脏破裂的临床分型,发现脾脏破裂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很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估根管治疗的难度,并分析不同根管解剖因素对初次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初次根管治疗的患者367例(452颗患牙),经开髓、根管预备、根管清洗消毒等步骤后,采用根管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并修复牙冠。所有患牙在根管长度测定、根管填充后拍摄X线片,以评估根管治疗的难度,并分析不同根管解剖因素对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治疗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难度Ⅰ级的患牙根管填充合格率100%;治疗难度Ⅳ级的患牙根管治疗合格率80.95%。不同治疗难度等级的根管治疗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411颗患牙在半年后接受了电话随访。其中383颗患牙(93.2%)术后6个月无疼痛感,可正常咀嚼;28颗患牙在冷热刺激、敲击或咀嚼时有痛感。多根管患牙治愈率低于单根管患牙;活髓牙治愈率明显高于死髓牙;伴根尖周病变的患牙治愈率低于无病变牙。良好的根管填充可大幅提高患牙的治愈率。结论根管治疗难度评估有助于提高根管的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病变降低初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正>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统称,多数PLG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少部分为恶性或癌前病变。临床上对PLG直径10mm,并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多采用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手段;对于息肉直径≤10mm的患者鉴别腺瘤和早期胆囊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对我院269例PLG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和手术病理结果进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微小RNA(miR)-10b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78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0b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0b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6.758±2.301)显著高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8.516±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miR-10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肿瘤浸润深度(P<0.01)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0b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各类手术治疗方法,适应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 回颐性分析32例经病理确诊的PCM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结果 术前诊断为乳腺炎性包块31例(伴有脓肿形成6例),乳腺癌者1例.10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1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2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全腺体切除.2例患者行半乳切除,腺体移位整形.6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Ⅱ期病灶切除.2例患者术后多次复发,于第3次入院时行复发侧单纯乳房切除术. 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有效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52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随访13~17个月,平均(14.97±1.1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氏角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护指导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患者手术终末期麻醉的影响. 方法 择期老年全麻下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数余数分组分为两组(每组40例),RB组和NS.全麻诱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和苯磺酸阿曲库铵;在手术终末期实验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持到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接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记录两组在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SBP、DBP、HR)、并且计算心肌耗氧指数(rate pressure produet RPP)及清醒时间. 结果 在手术终末期实验组HR由(65±8)次降至(60±5)NS组由(73±10)次升至(85±12)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期间两组血压和HR变化均不明显.拔管后1、5、10分钟、SBP、DBP、HR、BIS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终末期BIS指导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麻醉虽然使老年患者苏醒时间迟于对照组,但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后内侧人路治疗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11例.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分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力线纠正,关节稳定。其中优7例、良3例、可1例。治疗优良率90.9%。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理疗及消炎镇痛药等治疗,症状缓解。结论后内侧入路T型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后内髁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5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LTBI 3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PT)。随机抽取肺结核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治疗后3个月的IGRA值。结果:治疗开始时,试验组的IGRA值为(329.53±255.34)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为(451.84±260.59)pg/ml,两组的IG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13.50(10.00,70.00)]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52.15(12.75,110.35)]pg/ml,试验组的IGR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IGRA值阴转15例(50.0%),对照组IGRA值阴转8例(26.7%),两组的IGRA阴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的IGRA值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Z=5.360,P<0.001)。结论:在LTBI中,IGRA值变化的程度优于普通肺结核病人。IGRA的动态变化可为LTBI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黄晓青  沈雯婷  顾超 《新中医》2021,53(5):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行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2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等各项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