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兔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来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骨性关节炎作用机理. 方法 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补肾活血方组,通过免疫组化现察关节软骨中bcl-2、bax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补肾活血方组bcl-2阳性表达率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min和术后4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33.
华东地区肺吸虫病防治研究协作组 (简称华东协作组 )第 5次协作会议暨第 4次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8~ 2 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市的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医院、防疫部门的专家、学者及专业工作者共 30人。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医大、汕头大学医学院、南通医学院等也提交了交流论文。代表中既有德高望重的我国寄生虫学界的老前辈 ,也有当前享有盛名的中青年学者与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开幕式由华东协作组副组长邵向云主任医师主持 ,东道主扬州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34.
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约70%以上的肿瘤患者需采取放射治疗^[1]。放疗可防止局部复发,减轻症状,提高长期生存率,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对肿瘤局部的控制和杀灭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同时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引起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5.
周斌  单泽松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95-895
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益气养阴法配合放疗治疗肿瘤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我院1995~2002年采用PLD结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钢丝环扎和前方"8"字形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和前方“8”字形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2例髌骨骨折采用进口直径6钢丝环扎加髌前“8”字形张力带固定。结果142例中100例经过长达15年的随访,其优良率95%。结论此法比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等方法有一定优越性,既保留了髌骨的完整性,又恢复了膝关节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符合髌骨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8.
倪向明 《安徽医药》2002,6(1):58-58
跟腱断裂是创伤中常见损伤,由于创伤严重或创口处理不当,术后常常引起感染,加之此处皮肤很簿,跟腱一旦造成外露,经久不愈合,引起跟腱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92年~1998年6月共收治15例跟腱断裂后感染致跟腱外露,通过邻近皮瓣移位及外踝上皮瓣岛状转移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术后镇痛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和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疼痛等优点。早期的硬膜外单次或多次反复注药,使机体内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管理。我们应用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复合液连续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术后病人的镇痛,观察其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1 资料与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剖宫术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24~35岁,体重52~73kg。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组(单次组),病人于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2mg吗啡+05%布比卡因5ml复合液共8…  相似文献   
40.
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影像特点和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穿刺病理证实,11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共15例单椎体结核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5~75岁。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椎体骨质破坏、死骨、椎旁软组织、脓肿、钙化、碎骨片等征象。临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根据椎体骨质破坏位置、程度和方式,CT表现分为:1.边缘局限型,9例;2.中央溶骨型,4例;3.碎裂弥漫型,2例。15例均有跨病椎体椎旁软组织肿胀,其内伴钙化5例,脓肿3例,碎骨片1例。临床好转的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修复性骨赘形成,死骨吸收。结论单椎体结核CT影像有特征性表现,并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尽早抗结核治疗、判断治疗疗效提供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