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48岁女性患者,因"颈部疼痛2个月,肢体无力7周,加重3周"收住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颈部闪电样疼痛,同时右侧颈部出现簇集性疱疹,1周后右侧上肢无力,继而出现右下肢无力.无畏寒发热,无视物模糊,无视物双影,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性脊髓炎",予"伐昔洛韦"治疗.出院时疼痛缓解,仍留有右侧上、下肢无力.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颈部闪电样疼痛,同时左侧颈部出现簇集性疱疹,继而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拖沓.无发热畏寒,无头痛,无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大小便障碍.当地医院MRI示C1~C6锥体水平脊髓异常信号;头颅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急性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及电镜观察,测定脑含水量和EB含量。结果:模型组和芹菜素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异常;TTC染色示模型组出现白色梗死灶;电镜下4h模型组海马CA1区和缺血区皮层的胶质细胞内和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神经元出现核固缩,而芹菜素组病变明显减轻;芹菜素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较模型组各对应时点明显减少。结论:芹菜素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Asworth评定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5.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96例脑外伤患者在我科接受HBO治疗的同时,应用脱水、激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辅以得当的临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在护理实践中.发现糖尿病强化降糖过程中低血糖反应不断增加。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反复发生低血糖可引起脑部受损,不仅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故本次研究将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手术后配合康复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侧弯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效果评估及随访。结果侧弯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1±9.36)°矫正到术后(23.08±9.16)°(P<0.01)。术后3个月,腰腿痛JOA评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工作满意度调查康复组优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康复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帕金森病伴抑郁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重叠症状的存在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做出正确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抑郁量表已被用来帮助诊断.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新一代抗抑郁药,包括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已被用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截瘫患者不良情绪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68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进行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及心理表现,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实施干预前48例有焦虑障碍,50例有抑郁障碍。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普遍存在的,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DD  Wang HB  Gu H  Lou XF  Yuan L  Jiang SH 《中国针灸》2010,30(12):1003-1006
目的:为内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30例男性成人上肢标本,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穴区可见3个含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富集部,浅部位于皮肤与指浅屈肌间,为含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及浅血管的结缔组织;中部位于指浅、指深屈肌间,为含正中神经及其掌支和动脉的结缔组织;深部位于旋前方肌、骨间膜间,为含骨间前神经和动脉的结缔组织.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穿及指浅屈肌浅面的深度为(6.68±0.64)mm,由皮肤穿及指深屈肌浅面的深度为(12.37±0.87)mm,由皮肤穿及旋前方肌浅面的深度为(17.83±11 00)mm,由皮肤穿达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的深度为(30.87±1.85)mm,同身寸为(2.20±0.14)cm;针体均经过正中神经干的尺侧,深层均可触及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结论:内关穴直刺3分(6.68 mm)、5分(12.37 mm)和1.4寸(30.87 mm)可分别刺激浅、中、深部的结缔组织富集部的血管神经而发挥针刺效应.穴位注射时在两肌腱中点或略偏掌长肌腱直刺,可避免对正中神经干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